中国西藏网讯 打扫庭院、收拾屋子、换上崭新的五星红旗、擦拭领袖像……家住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阿坝林卡社区的老人多吉玉珍这几天有些忙。3月27日11点左右,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立在了老人家藏式小楼的楼顶上,她还特意录制了小视频发了微信朋友圈。
视频很快得到了点赞和回复。咦!点赞和回复的人里怎么有个人姓王,微信头像图片也很明显也不是藏族。“那是我女婿,王秋贵,是汉族。”说是女婿,但在老人心里,女婿“比自己的儿子还要亲”。
多吉玉珍家跟西藏的许多普通家庭一样,是不同民族间组成的,大家用爱浇铸着民族团结之花。
图为2019年春节、藏历新年期间多吉玉珍一大家的全家福。(前排左四为多吉玉珍,第二排左三为女婿王秋贵、左四为女儿扎玉兰)
“我女儿是藏族,女婿是汉族。她们两个从高中开始就是同学,从重庆科技大学毕业后又一起到了那曲市安多县工作。两个人就这样慢慢有了感情。”刚开始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老人虽然没有反对,但是内心多少有些想法。
之所以有想法并不是因为老人对汉族有歧视。从1972年参加工作起,老人接触了很多其它民族的人。“他们都是很好的人。但是我想,要一起过日子的话,可能还是本民族的好一点,生活习惯啊各方面都一样,不会有分歧和隔阂。”
老人也劝过女儿,给她分析过利弊。但是两个年轻人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参加工作一路走来,感情非常好。“我也不好反对。毕竟两个人是自愿在一起的,再说孩子的父亲我也在工作中接触过,也是个很好的人。”
过了自己心里这一关,老人又找到未来的亲家商量两个孩子的婚事。“我跟他父亲说,两个孩子是自愿结合的,也是两个民族间的结合,我们要举行一个婚礼”。
原本打算藏历新年时邀请双方的亲戚朋友到家里来,大家一起给新人献哈达,为她们送上祝福。可小年轻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打算旅游结婚。
图为女儿女婿在云南旅游时合影。
2008年元月,两个人领证后,老人发现当初的那些担心根本就不存在。“女婿在生活方面,跟我们没有一点区别。吃糌粑、喝酥油茶、讲藏语,女婿的藏餐吃得比女儿还多、藏语讲得也很好。”
平常,女儿和女婿都在那曲工作,老人负责照看两人的孩子。“但是只要女婿一回家,家里的活儿就抢着干。我要提个水,他连忙说我来我来。去年看着我打扫庭院辛苦,就花钱找人把庭院上盖了个阳光房。”说起自己的女婿,多吉玉珍连连感慨,他很孝顺,像这样孝顺的孩子很难碰上。
多吉玉珍说女婿的老家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这几年每年过年家里四口人都要回千阳过新年。今年,农历春节和藏历新年又“重逢”了,多吉玉珍想着自己腿脚不便不太想去了。哪成想,自己刚开口说不去,就遭到了女儿、女婿、外孙的连连“反对“。
“女儿、女婿带着孙子回去,和亲家过年,是应该的。可是我一提不想去,女婿就说我们是一家人,要去一起去,要是我不去,就把火车票退了,就在拉萨过年。最后我们也就都去了。”就这样多吉玉珍一家四口2月3号乘坐火车回陕西过年了。
“今年在陕西,女婿带着我们去看了兵马俑,在西安转了转,11号坐飞机回来的。去年过年,女婿带着我们一大家子去了云南,在西双版纳玩了几天。”每年团聚,多吉玉珍一大家都要在一起拍全家福。分开后,大家平日里靠着微信群联络感情。
老人说,家里有一个微信群里有她、女儿、女婿、孙子、亲家公、亲家母、女婿的大哥以及女婿的大嫂8个人。早起道声早上好、晚上关心吃什么、周末询问去哪儿玩、孙子最近的成绩、千阳那边的情况……大家庭里的生活小事都在这个微信群里。
图为2014年春节期间多吉玉珍一大家的全家福。(第二排右一为多吉玉珍,第三排左三为女婿王秋贵、左四为女儿扎玉兰)
雪域高原的古城拉萨是家;千里之外的宝鸡千阳也是家。空间上虽有距离,情感上却没有间隙。(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媛媛 图由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