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风雪征程忆当年】雪山娘子军:18岁赶着牦牛进藏 她和她们的故事

吴建颖 发布时间:2019-05-17 19:54: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图为李国柱老师接受采访。摄影:陈卫国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祖国的统一,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派出部队,执行中央决策,从四川、青海、新疆、云南四个方向向西藏挺进。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任务主要交由十八军。进军西藏的先驱们用他们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书写的故事虽早已远去,但其内涵却依旧激荡人心。那个特殊年代里,那段走进西藏、建设高原的故事今天正由亲身经历者、参与者和记录者娓娓道来,虽历久却弥新。

  到了十八军军部,李国柱和一些同志被分配到五十二师政治部康藏工作队。这个师是进军西藏的先遣部队。“出发之前,我们做了一些去高原的准备,包括每天早上负重行军跑步,学习一些民族、宗教、统战政策和法规等等。” 1950年8月28日,十八军在四川眉山举行了进军西藏誓师大会,9月1日正式出发。到达甘孜之前,大家是坐车,头几天还一路唱军歌,后来慢慢进入高原,空气稀薄,大家开始出现高原反应,出现头痛、胸闷、恶心、喘不过气等情况。1950年9月22日,十八军五十二师师部在甘孜举行解放昌都誓师大会,9月25日,部队正式出发。

  除了高反,吃饭这一关也不太好过。为了锻炼战士们适应西藏的生活,部队让大家试着吃糌粑,放一些酥油,但当时条件艰苦,都是一些存放很久的酥油,炒白菜也用酥油炒,大家一开始不习惯,一闻就难受,吃了就会吐出来。后来饿几天实在没力气走路了,只能强迫自己慢慢适应。


图为女兵们艰难地趟过冰河。 图片翻拍自《雪域长歌》

  受命赶牦牛

  康藏工作队全是清一色的女同志,一共有30个人,另有3位工作人员是男同志。在往昌都走的过程中,康藏工作队没有战斗任务,主要负责行军和赶牦牛。战斗部队在前面打仗,他们就在后面负责运输。

  “刚开始,给我们分了十几头牦牛,没过几天,就增加到200多头,驮着前方部队需要的粮食、银元。内地的牛我们都没赶过,更何况高原的牦牛,而且当时我们自己对高原还不适应,每人负重约50斤,走路困难。我们把粮食和银元都打成捆,给牦牛上垛子,左边一个右边一个驮着。前面的人牵着牦牛不让它走,后面的人把东西放上去,但是牦牛一个劲儿跳,垛子又掉下来。我们又得重新来一遍。后来,我们就学着老乡们用吹口哨的办法,这回再上垛子的时候,牦牛就不动了。”赶着牦牛,再加上每人的负重,女兵们每天走四五十里路。不知道翻了多少山,趟过了多少河。李国柱清晰记得,有一天他们趟了13条河,河沟没有桥也得过去。有一次,同为首批进藏女兵的战友孙常愉和大家一起过白定桥时,牦牛把她往河里顶,差点掉下河去,同志们赶紧上前抓住她,她才没被顶下去。


图为负重行军中的女兵。

  炊事员的那些事儿

  康藏工作队的30个人分成了三个分队,每一个分队又分三个组,一个组负责搭帐篷,一个组负责放牛,一个组负责做饭。李国柱被分到了炊事组,专门给班里的战士们做饭。“炊事用具都由我背,粮食大家分头背。没有灶,三块石头一搭就是灶。那时候吃饭很简单,没有什么菜,就是一点干菜,用水泡发后煮一煮,再就是煮点米吃,后来米也没有了,只有野菜,或是煮一些死牦牛的肉,因为柴火太少,也煮不烂,大家吃得牙齿都不好了。那时烧柴困难,一到宿营地,大家就分头去拾牛粪和树枝,但这些都不够干,不容易点着。于是我就每天跪在地上不停地吹,烟熏得眼睛周围到处都是,本来就有慢性喉炎,长期受冻、烟熏,导致嗓子一路都是嘶哑的。走一路,总是跪在地上吹火,仅有的一身衣服的棉花都是开着的,全部磨烂了。”

  说到炊事组,还有一件趣事。有一次,不知道是哪一个分队的炊事员早晨起来烧开水煮茶,因为没有灯,本来是要把茶饼掰一块丢到锅里的,结果天太黑了看不清,掰成了牛粪。牛粪放进去,煮完了大家一喝,说今天这个茶水是什么味啊?有人说,什么味,这是牛粪味!就那样,大家最后也喝了,总归是开水煮过了,应该不会得病吧。尽管条件很艰苦,大家都很乐观,走一路唱一路,笑一路,有一位叫张匪的战士最会讲故事,每次都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图为李国柱(前排右一)与五十二师政治部组织科战友在一起。

  逃不开的寒冷

  “在路上,一个是食物短缺,再有就是太冷了。”大家一开始装备很多,但是徒步行军,又有运输任务,实在背不动这些,最后就带了隔潮帆布、雨衣、被里被面(棉絮上交了)和炊具、搭帐篷用具等,连身上穿的毛背心都上交了,总之怎么轻怎么来。可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太冷,女兵们四个人一个帐篷,没有被子没有垫子,只有一块隔潮帆布。两个人打一个通腿儿,盖两件大衣,站岗时把大衣穿上,不站岗时就裹上大衣,夜里经常冻得打哆嗦。后来,带着的卫生纸用完了,大家就把棉衣里的棉花抽出来,做月经垫。有时,牦牛驮着箱子,身上有的地方也磨破了,就抽出点棉花,给它弄一弄。就这样一路下来,女兵们的棉衣只有上半截还有棉花,下半截空空的已经没有东西了。

  “我们走一路,基本不洗脸,因为也没有什么热水,更没有擦脸油这些东西。用凉水洗完脸,风吹得脸上皴得都是一条一条的口子,干脆不洗脸、不洗头、不洗澡,大家都是一样的,习惯了。”李国柱说。除了行军和赶牦牛,部队没有其他任务。孙常愉每天都会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提供给《战线报》刊登使用,李国柱有的时候会被抽调到队里为忠烈桥命名写会标、以五十二师政治部名义给修路英模题写纪念册、给牺牲的烈士填写烈士证书。

  后来,由30名女兵组成的康藏工作队把牦牛和物资安全运送到了目的地——觉雍兵站,圆满完成了任务。“到了觉雍这个地方,有温泉,当时我们就是白天让男同志先洗,天黑了女同志派值班看守,大家轮流洗,两个多月就洗了这么一次澡,洗得真是痛快啊,消除了多日的疲劳。”(中国西藏网记者/吴建颖 孙健 讲述者/李国柱 部分资料及图片参考自《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一个女兵的西藏人生》《我的西藏未了情》)


图为阴法唐、李国柱家中悬挂的“老西藏精神”内涵书法作品。

  后记

  走进李国柱进藏往事的同时,也走进了首批进藏女兵们在那个艰苦年代的如歌岁月。我们期待走进更多首批进藏女兵的故事,当青春花季的姑娘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再一起重温她们用青春年华书写的那些可歌可泣、闪光的日子,了解她们与西藏的不解之缘。

(责编: 柳文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