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这个展览展出一级文物逾百件

杨月云 发布时间:2019-06-24 18:54: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6月下旬,北京首都博物馆的《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主题展已接近尾声。展览展出了青海省考古发现中精选出来的400多件珍品,其中一级文物超过百件。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图为观众参观展览(中国西藏网 记者/杨月云)

  青海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此次展出的文物,历史跨度从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图为新石器时代彩陶瓶。摄影:杨月云

  从材质上看,有粗犷的石器、简约的陶器、精巧的玉器、亮闪闪的金器、萌萌哒的木器、鲜艳的纺织品、严肃的书籍……图为唐代骑射形金饰片,描绘的是一名头戴冠饰、策马飞奔、箭在弦上的武士。造型生动精细,就连箭筒、箭羽、皮靴、马具都刻画得非常清晰。摄影:杨月云


从用途上看,既有生活用品,也有宗教器具。图为新石器时代绿松石石片。摄影:杨月云

  从某种角度上说,文物是打开历史大门的一把钥匙,连接着过去和现在。图为汉代带有鸾凤饰物的熏炉盖。鸾凤单足独立,双翅奋起,羽翎飞扬。线条纤细流畅,风格俏皮灵动。摄影:杨月云

  如果文物能说话,那它们一定有满肚子的故事要讲。图左为南北朝时期的木舞俑,面部表情生动,姿态柔美,充满动感。图右为魏晋时期的铜俑。摄影:杨月云

  每一道纹路,折射的都是历史的光芒,带着时代赋予的身份和色彩,从容地绽放在我们面前。图左为唐代藏文卜骨,也就是占卜用的骨块。图右为唐代蜻蜓眼琉璃珠。摄影:杨月云


图为唐代镶松石金覆面,五官以金为底,中间镶嵌松石。摄影:杨月云


图为铜鎏金凤鸟,唐代。摄影:杨月云


图为红地中窠对马纹锦,唐代。摄影:杨月云


图为正德款香炉,明代,铜质,炉身刻有阿拉伯文。摄影:杨月云

  图为铜金刚橛,清代,藏传佛教法器。顶端铸有马头,其下铸有四面菩萨头像,中部为五股金刚杵,下端铸有三层龙首,槽内有蛇纹。摄影:杨月云

  图为铜鎏金观音像,明代。菩萨头戴佛冠,全身饰以璎珞飘带,手持莲枝,袒胸束腰,下部著裙,跣足立于莲花座上。莲座上刻有“大明永乐年施”铭文。摄影:杨月云


图为民国时期的茶盐袋。摄影:杨月云


图为清代茶叶罐,雕刻精美。摄影:杨月云

  图为明代金牌信符,紫铜描金,正面铸楷书“信符”二字,背铸篆书 “皇帝圣旨”,下部为“合当差发,不信者斩”。据《明会典》记载,明王朝共制作金牌信符41面,下发沙洮州、河州、西宁州各部族。每三年遣官合符一次,以茶易马。摄影:杨月云


图为观众拍照留念。摄影:杨月云

(责编: 郎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