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初心依旧 草原社区为民服务“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19-08-02 18:16: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杨白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的一名退休干部,与新中国同岁的他见证了新中国的日新月异,参与了青海的经济社会建设。

  “70年,天峻县发生了沧桑巨变,这些变化年轻人甚至不会相信。”回眸70年的人生和社会发展变化,杨白说,以前在天峻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只有牛、羊、马和牧民。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天峻县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图为天峻县美景图片由天峻县委宣传部提供

  “走在街头,看着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还时常觉得自己在做梦。”话语间,貌似杨白自己也有点不敢相信发生在他眼前的一切。


图为天峻县美景图片由天峻县委宣传部提供

  天峻县是青海省海西州唯一的纯牧业县,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全县户籍总人口2.3万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地区,藏、蒙、回、撒拉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7%。

  翻身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天峻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各族群众对党充满信心,把中国共产党当作主心骨和掌舵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已成为天峻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天峻县满腔热血、扎扎实实做民生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的笑脸作为检验一切政策、政绩的试金石,用实际行动获得了群众的支持和赞扬。


图为天峻县新源镇城东社区居民在居委会一站式服务大厅办事 摄影:贾华加

  “你看,社区现在多好啊!没事我们就到活动中心锻炼锻炼。”在天峻县新源镇城东社区居家活动中心里,居民关青秀竖起大拇指告诉记者,她对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十分满意。“领导干部和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关系处得都特别好!”


图为天峻县新源镇城东社区居委会 摄影:贾华加

  走进天峻县新源镇城东社区居家活动中心,这里的一切让人感到“意外”,总面积502平方米的活动室内,儿童游乐室、阅览室、棋牌娱乐室、室内健身房、舞蹈室、台球室、乒乓球室等一应俱全。


图为社区居民在社区居委会学习刺绣技艺 摄影:贾华加 

图为社区居民在居家活动中心舞蹈室内跳舞 摄影:贾华加

  “社区居家活动中心于2017年初开放,活动中心的运行更好地服务了社区居民,满足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出了开心快乐、健康幸福的社区氛围。”天峻县新源镇城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索南南加介绍说,社区文化活动室制度完善,有专人负责,长期为辖区居民群众免费开放。

  王淑媛生活在城东社区团结佳苑小区,平时除了管好自家的事,还要关心楼道(栋)事,参与社区发展事业。 

  “我是楼栋长、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平时除了管好自家事外,要负责监督楼栋卫生状况、监督司机规范停车、调解业主与物业间的矛盾等事宜。”像王淑媛一样的楼宇文明促进员和楼栋长在城东社区还有很多,这是城东社区自己探索出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图为摩托车、汽车规范停放在小区停车区内。 摄影:贾华加

  楼宇文明促进员和楼栋长由城东社区退休老党员和居民骨干组成,旨在让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在家门口发挥作用,做到党员心中有群众,居民有事找党员,发挥党员的特长和积极性,不断增强社区党员队伍管理、服务的能力。

  “楼宇文明促进队”其实只是天峻县新源镇城东社区党支部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一小部分,为全面推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2018年以来,城东社区党支部紧扣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建设,把准社区党建工作“脉搏”,创新推行“1666”工作法,即通过组建“一个楼宇文明促进队”、开展“六项党建共建共享活动”、强化党员“六项管理办法”、建立“六卡教育管理” 制度。

  “1666”工作法形成区域党建深融合、阵地服务多样化,做到服务体系无死角、教育管理全覆盖,全面实现了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资源的互动共享双赢,让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让党员心中有群众,居民有事找党员,架起了一座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图为居民空闲之余在社区活动中心下棋
 
图为城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索南南加介绍城东社区创新推行的“1666”工作法

  走在天峻县新源镇城东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居民活动中心、藏汉双语公共法律服务厅、城东社区信息录音室(藏汉双语)等便民为民场所让居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社区居委会全心全意的付出也让这个草原上的社区处处呈现着和谐、幸福的新型社区氛围。

  “居民事无小事,我们要以全心全意的付出,换取居民百分百的满意。”天峻县新源镇城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索南南加说。(中国西藏网 记者/贾华加)

  

(责编: 龙真多吉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