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守护绿水青山,西藏民族大学贡献高校智慧

发布时间: 2019-10-18 16:11: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西藏,以其草原湖泊、雪山森林等自然景观以及寺庙民居、歌舞民俗等人文景观吸引着众人前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西藏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建设生态文明高地,逐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内地办学的西藏民族大学也在通过西藏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作实验室建设等课题项目贡献着高校智慧。


图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松错湖头湿地风光 摄影:王媛媛


图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风光 摄影:王媛媛

  图为2019年9月,西藏民族大学西藏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作实验室部分团队成员参加第九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暨第三届村镇环境科技产业联盟论坛,右三为东南大学朱光灿教授

  进藏调研:专业与社会需求对接

  2017年暑期,西藏民族大学的师生们照旧带着各自的调研课题从渭水之滨来到雪域高原。其中学校党组书记欧珠带领的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与西藏有关部门的座谈了解发现,西藏生活污水处理急需技术和人才。

  “欧珠书记迅速联系我们团队,希望我们能够带着问题再次进藏,并提出解决方案。” 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西藏民族大学西藏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作实验室主要负责人李淑萍回忆说,2017年9月她们便组织人员进藏了解实际情况。

  “西藏7市(地)级所在城市都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虽然目前这些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设备以及排放都达到了相关标准,但依然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李淑萍2009年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来到西藏民族大学。这些年,她一直想利用所学为西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到西藏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后,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1载,虽是内地办学,但一直秉持面向西藏的办学宗旨,始终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同进步。李淑萍说,学校也一直强调,老师不能死抱着自己的专业进行研究,而是要围绕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来开展科研。

  团队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李淑萍和她的团队发现,西藏生活污水处理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设备和工艺进藏后的“高反”。

  “我们认真分析了西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和工艺‘高反’的影响因素,明确了研究方向,找到研究突破点,申报了西藏自治区重点科技项目,得到了学校以及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17年底,西藏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实验室开始建设,2018年秋实验室完成基本搭建。


图为西藏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实验室里的生活污水处理实验 摄影:王媛媛


图为西藏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实验室里,学生正在清洗实验仪器 摄影:王媛媛

  李淑萍介绍,因为学校没有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科研团队构成主要依靠东南大学朱光灿教授团队以及学校一些专业的老师。“考虑到实验室搭建管理、学校各方面的协调、实验室实地建设等方面的需求,我们吸纳了来自电子、计算机、土木工程等专业的老师们以及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老师进入团队,可以说是学科交叉、协同创新。”

  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老师杨俊玲2018年底加入实验室。她告诉记者,一开始要加入实验室她内心比较犹豫,因为“专业跨度太大了”。“我担心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进了实验室要拖后腿。加入实验室后顾虑不仅没有了,还喜欢上湿地这方面的研究。”现在,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杨俊玲“赖上”了朱光灿团队的老师学习湿地研究。

  阶段成果:“杂牌军”成绩颇丰

  建设高海拔环境模拟实验舱、搭建理化分析室和微生物室、构建人工湿地,开展水质测试和微生物测试等研究……一年多来,实验室团队借助4个校内实验室等实验场地开展多项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李淑萍介绍,目前污水处理的工艺既有活性污泥工艺又有人工湿地工艺。在活性污泥工艺处理方面,实验室了解了活性污泥工艺技术关键环节中微生物在高海拔地区产生的不适应状况。“我们正在与东南大学团队和学校医学院合作,对高海拔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

  在人工湿地工艺处理方面,针对西藏水质特征、气候条件,实验室提出了一套适合于西藏气候条件和水质条件的组合人工湿地工艺。“经过试验,我们认为这个工艺适合西藏。西藏波密、日喀则两处人工湿地示范基地已经开始建设,我们准备将这一成果应用到两处示范基地中。”

  图为2019年8月,西藏民族大学与柳梧城投校企科研合作基地、西藏民族大学西藏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拉萨实验室揭牌仪式现场

  图为2019年9月,西藏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柳梧新区污水处理厂里安装调试中试实验设备

  随着实验室的进一步搭建和课题研究,研究项目还在不断地细化。“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水环境生态修复工艺、农牧区污染控制与废弃物资源利用,这些课题我们都会具体到每一个团队成员身上,让大家开展细项研究。”

  同时,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西藏民族大学已开始准备在2020年工程硕士点中开设“高原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方向,积极论证新设“环境生态工程”硕士点的可行性。(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王媛媛 部分图片由西藏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作实验室提供)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