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记者手记:“小梧桐”绽放“乌镇蓝” 志愿精神点亮青春梦想

发布时间: 2019-10-23 17:55: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为期三天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2日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159家媒体的670余名记者参与报道了此次盛会。在紧张忙碌的报道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此次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顺利圆满的召开,离不开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图为乌镇峰会的“小梧桐”

  “小梧桐”绽放“乌镇蓝”

  记者获悉,本次互联网大会共有超过1000名来自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大会提供志愿服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梧桐”。

  “小梧桐”,意在表达“世界互联网大会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同时,梧桐树是桐乡的市树,因大会永久落户在桐乡乌镇,“乌”和“桐”谐音也为“梧桐”,所以可以说是乌镇和桐乡的代名词;“梧桐”又谐音“互通”,呼应“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梧桐”还谐音“无同”,“梧桐梧桐,与众不同”,旨在希望每个志愿者都是非常优秀的个体,并且能够汇成一个整体,展现与众不同的风采。

  除了“小梧桐”这个名字非常切合互联网大会的主题之外,志愿者们靓丽的服饰也吸引了诸多与会记者和嘉宾的目光。据了解,志愿者服装设计大体上沿袭了往届服装的蓝色主基调,着重以江南水乡的乌檐青瓦和中华传统的瑞兽祥狮为设计灵感,通过采撷多元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互联网气息融合,辅以精致的匠心制作而成。历史与现实交汇,古韵与时尚共荣,“融合共生”的设计理念与本届峰会“智能互联”“开放合作”的主题遥相呼应。


图为乌镇峰会的礼仪志愿者们

  青年志愿者们是“三高人群”

  记者在向一位负责会场翻译的志愿者了解情况时,这位女孩形象地用“高颜值、高学历、高强度”的“三高人群”来描述这次志愿者群体。据她介绍,本次大会志愿者的选拔工作从今年三月开始,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被分为会场翻译、礼仪、新闻报道、会场指引、一对一接待等十一个类别,每位候选者都需要经历两到三轮面试被选为拟定志愿者,如果中途表现不佳有可能被末位淘汰。

  除了对每一位拟定志愿者的身高、形象、专业有严格的要求之外,记者了解到,几轮面试基本为全英文面试,所有入选的志愿者必须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而在诸位记者和嘉宾到达乌镇之前,这些可爱的“小梧桐”们提前一周就先期抵达大会场馆、酒店、景区,确保万无一失。一位礼仪志愿者向记者透露到,前期抵达乌镇的她们每天需要进行上万步的踩点。这群二十出头的姑娘小伙子们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为大会提供了完美周到的服务。


图为两位参加过两次乌镇峰会的“小梧桐”

  “高大上”也要“接地气”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结识到了好几位多次志愿服务互联网大会的“小梧桐”们。除了高大上的“乌镇蓝”之外,本次互联网大会相较往届更加接地气,也更加人性化。

  志愿者们服饰的设计改进就体现了大会组委会的人文关怀。考虑到历届大会志愿者们都非常辛苦而且女性较多,本次服装特意将往年的裙装改成了更方便的裤装,而且除礼仪志愿者外大多数的“小梧桐”们也由高跟鞋改成了舒适的运动鞋,这也体现了志愿服务“以人为本”的宗旨理念。

  作为全球顶级的网络盛会,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此次大会,组委会颇费了些心思。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其他平台上,本次大会志愿者组委会也发布了许多“小梧桐”们的日常活动和服务期间的照片、短视频等等,这些“接地气”的举动无疑也拉近了峰会和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让全世界的观众可以更有参与感,获得更新鲜的一手资讯。

  志愿精神点亮青春梦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回信时,勉励青年志愿者用青春激情打造最美“中国名片”。同年,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至今已经走过6年。每一届的青年志愿者们,正用自己的青春梦想和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中国西藏网 记者/杨眉笑)

(责编: 央卓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