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科学布局 阔步前行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质量

发布时间: 2019-12-19 15:37: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文章深刻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并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性部署和具体安排,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遵循。

  新情况呼唤新布局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域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统筹区域发展作出不断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布局逐步完善。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推动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正是这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构成了我们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基本依据。

  新思路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思路,即“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思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空间治理、保障民生底线”的24字要求。其中,对于环保、民生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生态功能强的地区要得到有效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同时,明确要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迁移人口稳定落户,进一步体现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最终要体现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

  新举措促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2018年1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努力方向和政策目标,指出要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为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总的思路的指导下,如何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实施有关政策措施,并提出包括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内的6项主要举措。这些举措内容涵盖全面、针对性强,例如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对于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和劳动力自由流动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有助于解决中心城市因建设用地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有助于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无疑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能更好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挖掘发展的空间、韧性和潜力,促进各地区协同推进现代化建设,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续写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中国西藏网 文/吴建颖)

  

(责编: 郭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