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藏茶之旅(八):雅安荥经的黑砂与茶文化

赵国栋 发布时间:2019-12-26 13:2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四川省雅安市的荥经县有厚重的文化,黑砂文化和茶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二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在前面几篇文章中多次谈了荥经的茶文化,所以这次就主要从黑砂的角度再来强调一下荥经的藏茶及其文化的特征,也就是它之所以会在雅安以及荥经有非常好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不简单地在于茶叶自身,雅安各地方的经贸、文化也为它的成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为荥经黑砂馆 摄影:赵国栋

  从茶马古道的贸易功能和文化交流功能而言,茶叶的流通和其他货物的流通是紧密相联的,马帮驮队们常常以茶叶交换西藏和其他藏区的一些土特产品,再返回。比如1954年4月,木里贸易支公司制定了《木里市场土特产品与商品交换比率表》,按其规定,金尖茶与一些土特产的交换比率为:1斤麝香=633.6斤金尖茶,1斤贝母=15.246斤金尖茶,1斤知母=12.204斤金尖茶,1斤虫草=14.49斤金尖茶,1斤秦艽=0.774斤金尖茶,1斤茯苓=0.288斤金尖茶。当时一担柯罗金尖,可以交换大米1.15担,小麦2.8担,玉米3.6担,土盐0.5担。

  同时,各种瓷器、陶器、砂器,尤其是其中的各类茶具等随着茶马古道进入西藏和其他藏区。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赤德村的一位村民家中,还保留着一件年代较久远的景德镇瓷碗。在荥经县的新添村(新添驿站)曾经有大量的茶叶、铁器和砂器贸易,至今还有村民传承着那时的打铁技艺。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荥经县,去进一步了解那里与茶文化相伴的黑砂文化。


图为荥经“朱氏黑砂”生产的部分茶具 摄影:赵国栋

  说起荥经砂器的历史,用“悠久”二字形容丝毫不为过。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们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严道古城遗址附近,发现了大批战国时期的陶器,这些陶器工艺水平已经较高,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和考古研究价值。可以说,荥经砂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而考古发现这些陶器的地方就是目前荥经县大名鼎鼎的“砂器一条街”,此地已经是全国著名的砂器产地。

  有幸的是,荥经人民没有让这门艺术失传。在民国时期,当地的黑砂烧制窑有13座,用于生产黑砂制品,当地政府每月都按户去征收砂锅。足见当时黑砂制品的作用与影响之大。新中国成立初期,荥经砂器的种类日渐增多,据统计达到了40多个品种,有100多个规格。改革开放为荥经黑砂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1981年,荥经砂器生产合作社改为“荥经县工艺砂器厂”。同年,荥经县的黑砂产品参加了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工艺美术展览,进一步打开了它走向世界的大门。

  2008年,荥经砂器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荥经县被授予了“中华砂器第一乡”的称号。2013年,“荥经黑砂”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荥经砂器”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业越发蓬勃发展。目前,荥经县有黑砂企业80多家,产品主要销于四川省内、西藏和其他藏区以及珠三角地区。2018年时,荥经县的黑砂产业实现产值约2亿元。

  现在,荥经县继续发力,进一步推进黑砂产业发展。2018年成立了“古城黑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黑砂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持。“中国黑砂城”的打造正在加快开展,“中国严道黑砂小镇”“双创综合体”“黑砂艺术馆”等项目的有效推进将着力打造出荥经县集观光休闲、康养度假、黑砂产销研学游以及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黑砂文化旅游园区”。


图为荥经黑砂“传统技艺体验馆” 摄影:赵国栋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黑砂在荥经当地的极端重要性。但是,我们仍免不了会问:黑砂与茶文化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在荥经当地,流传着一位名叫吴理真的人以砂器茶具泡茶的故事,加之大众对砂器泡茶已经形成的良好认知,以黑砂泡茶的优点也就很好理解了。“东有宜兴紫砂,西有荥经黑砂”的说法也是荥经茶人和黑砂经营者们常常提起的一句话。荥经黑砂馆和荥经“砂器一条街”的每个店面里面,都陈列着大量茶具以及销往西藏和四省藏区的香炉。在目前荥经砂器的三大产品系列中,就包括了茶具系列。

  当地黑砂制作人说,用黑砂茶具泡茶可以让茶香持久,茶汤入口会更加甘醇。尤其以黑砂泡藏茶,这种效果更加明显。藏茶属于黑茶类,黑砂具有的透气性可以提升吸附力,能够有效激发全发酵黑茶内的芳香物质和有益成分,使泡出的茶汤香气清扬、入口爽滑,并具有促进杀菌的功效。


图为朱氏黑砂的工人师傅在开窑 摄影:赵国栋

  当我们在朱氏黑砂参观过“开窑”的壮观景象,又听着朱氏黑砂的传承人向我们介绍从采料、粉碎、搅拌、制胚、晾晒、焙烧、上釉、出炉到打磨、包装等多道工序时,我们被荥经黑砂制作人的智慧和勤奋所打动。

  我与朱氏黑砂的几位工人师傅聊了起来,他们的脸上总是带着朴实的微笑。当我问起他们的工资时,他们笑笑说:“无所谓的,不在于多少。世世代代做这个,离不开!”简朴的话语,让我再一次感受了荥经人的淳朴和踏实。也似乎透过红红火火的馒头窑,看到了荥经黑砂和雅安藏茶的更美好的未来。(中国西藏网 文/赵国栋)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