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藏北故事】一条条吉祥“天路” 送来安康和幸福

发布时间:2020-07-07 14:04: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20世纪80年代,因工作需要,我数十次搭乘汽车到广袤的藏北高原采访,对于藏北“行路难”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藏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是“世界屋脊的屋脊”。过去,这里的许多“天路”是靠汽车轮子压出来的泥泞自然路,很少有客运班车。

  这是双湖办事处(现改为双湖县)和平乡牧民正在装车,通过以前的泥泞自然路外运畜产品(唐召明1987年夏摄)

  有一次,为搭乘一辆过往卡车,我站在文部办事处(现改为尼玛县)的一座简易桥上,一个多星期才等到了一辆汽车。

  还有一次,我从拉萨到双湖办事处(现改为双湖县)的一千公里路时,所搭乘的卡车在泥泞路上不停地陷车,走了半个多月时间才到达目的地。

  如今却不同了。藏北现在不仅县县都铺筑了平坦宽敞的沥青油路,还有了便捷的客运班车。即使乘坐客运班车,现在从拉萨市去双湖县当天即能到达,再也没有了我当年的乘车之苦。

  据统计,截止2019年12月,西藏那曲市11个县(区)都实现了“县县通油路”,就连村居通车率也达到了66.8%,公路里程已从2010年的8000多公里,猛增到现在的2.4万多公里。


这是尼玛县过去涉水的乡村公路(唐召明2001年夏摄)

  过去,藏北西部的班戈、申扎、文部和双湖四县(处),那些很宽很宽的路是靠汽车轮子碾出来的。绿色的草原上,车轮压出来的两条辙印宽宽的,亮亮的,白得闪光,亮的刺目。这里的路一般都不是一条,汽车司机们开着卡车行驶在草原上,看到哪儿平就往哪儿走,这个走左,那个走右,第三个也许选择了中间。久而久之,压出来的路越来越多,不过大都是并排的。有的路段并排三条路、四条路,甚至多达八条、十条。这些路常常是“车在路上跳,人在车中跳,肝在心里跳”。

  遥想一亿年前,还是波涛汹涌的古地中海一部分的青藏高原,由于印度洋扩张、地壳运动、大地抬升,印度次大陆一头扎进一马平川的欧亚大陆之下,惊天动地的碰撞使青藏高原横空出世,成为千沟万壑的“世界屋脊”,藏北高原更是成了“世界屋脊的屋脊”。

  据《西藏始末纪要》记载,西藏过去的交通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状。”这使得藏北,乃至西藏发展的脚步十分缓慢。


这是青藏公路所经过的海拔为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唐召明1996年摄)

  20世纪80年代,长期承担着90%以上进出藏物资和85%以上客运任务的青藏公路,被誉为“西藏生命线”。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公路的唐古拉山口就在藏北高原,其公路经过的最高点为5231米。

  祖籍甘肃张掖的八旬老人刘光繁是新中国第一批筑路工。当年他牵着骆驼参与青藏公路建设,从格尔木到拉萨整整走了3个月。“住地窝子睡帐篷,吃炒面喝酥油茶,一把镐一把锹,一筐土一担石”,他和同伴们将公路成功地修过了唐古拉山,通到了拉萨。


这是繁忙的青藏公路唐古拉山段(唐召明2015年8月12日摄)

  今天,人们在乘车时会惊奇地发现,不管是穿越茫茫草原,还是翻越唐古拉山口,在青藏公路上来往穿梭的车辆平均时速都在八九十公里以上,平整的路面十分地舒适。

  藏北草原条条“天路”,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那曲市40余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乡村公路从泥泞自然路到砂石路,再到现在的高效快捷沥青油路,已发生质的飞跃。


这是两位外出牧民在骑摩托车出行(唐召明2009年9月19日摄)

  一条条“天路”不仅给农牧民群众带来出行的舒适感,同时也改变了农牧民群众的出行方式。人们从以前的骑马出行再到后来的骑摩托车出行,再从摩托车出行到随处可见的家用轿车出行,还有主要交通的客运班车出行,那是实实在在的“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巨大变化。


这是过去骑马出行的牧民群众(唐召明1987年夏摄)

  过去,牧民群众唯一的运输工具——牦牛和马,现在成了专供游客体验牧区生活的旅游用具。

  据了解,青藏公路通车之初,全那曲地区只有一个地方有运输队和6辆卡车,而现在,那曲已拥有了上万辆各种类型的汽车,其中近三分之一的车辆属藏北农牧民所有。

  藏北安多县是西藏北大门,是从青海进藏的第一站。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交通运输大动脉青藏公路,就途径安多县。

  嘎土是安多县青年司机。他现在每天两次驾驶着客运班车载着乘客翻越唐古拉山口,往返于安多县城和雁石坪之间。他深切感受到道路带给家乡的变化。

  这是在那曲镇综合市场,许多牧民群众乘坐客运班车来这里销售刚宰杀的牛羊肉(唐召明2012年8月6日摄)

  牧民次琼,每天都能很快地将自宰的牛羊肉运到安多县城里的市场销售,获得很不错的收入。市场里,像次琼一样,将自家畜产品带到县城和那曲镇销售的牧人,大多是乘坐往返客运班车来到市场的。


这是新铺筑的通往双湖县的沥青油路(2019年9月19日摄)

  目前,藏北高原的“天路”,已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协调发展。一条条吉祥“天路”,送来安康和幸福。(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