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10年!日喀则和平机场架起高原腾飞路

发布时间:2020-10-30 19:04: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10年前,随着日喀则和平机场的顺利通航,日喀则百姓实现了早上在家喝酥油茶,晚上在成都吃火锅的梦想。

  今年是日喀则和平机场通航10周年,也是日喀则各族群众实现飞天梦的第10个年头。


图为日喀则机场

  通航10年,这座连通西藏自治区和祖国内地的快速通道极大地促进了日喀则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脱贫攻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切实提升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日喀则和平机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当乡,距离日喀则市城区45千米,海拔3800米,跑道长5000米,航站楼面积4502平方米,属高高原机场,是继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昌都邦达机场、林芝米林机场和阿里昆莎机场之后西藏通航的第5个机场,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备降机场。

  经过10年的发展,日喀则从通航初期的1条航线、每周仅有2-3个航班,发展为有3家航空公司执飞5条航线,通达成都、重庆、西安、上海、济南5个城市,航班密度增加至每周20余班。近5年来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超过20%,尤其是2019年同比增长达91.4%,实现了运输生产量高速增长。10年间,和平机场旅客吞吐量翻了近4番,从1.15万人次,到如今即将突破16万人次。


图为2009年4月29日日喀则和平机场准备工程开工奠基仪式

  和平机场通航前,日喀则仅靠公路与其他城市通行,交通条件落后。和平机场的通航,进一步提升了西藏自治区内航空运输保障能力,完善了西藏自治区内机场布局,在日喀则市初步形成了以机场为枢纽的立体交通体系,改变了日喀则各族人民的传统生活和出行方式。

  通航前,日喀则群众想要搭乘飞机需从市区开车4小时到达拉萨贡嘎机场;通航后,不足1小时就能到达和平机场前往内地,大大减少了出行时间。

  航空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更是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能够极大地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和平机场通航以来,对日喀则市招商引资、旅游、物流等方面带动明显,成为日喀则经济发展要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和平机场通航后,商务出行、旅游出行、探亲出行、外地求学变得方便快捷;物流以往走陆运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现在最快次日即可到达,人们在网上购买的货品得以通过航空物流快速送到用户手中,让日喀则人民和全国人民共享“电商”时代的便利;内地的海鲜、水果、汽车配件得以通过航空运进日喀则;本地土特产品、藏药也通过航空运向祖国各地。

  “通航10年来,和平机场航班从最初的一周1班发展到一周4班,再到一周20余班,让越来越多的日喀则土特产品飞到了内地商超。如果未来和平机场航班再加密,必将进一步提升货物出港量,不断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大禾物流日喀则分公司负责人罗元忠介绍说,大禾物流是和平机场通航后进驻的第一家航空物流公司,发展至今和平机场有中通、申通、邮政等多家物流公司有航空物流业务。


图为和平机场候机厅

  和平机场的通航对日喀则旅游拉动明显,据统计,青藏铁路通车后至和平机场正式开通定期航线航班前,即2007年至2010年,接待游客年平均增长率11.3%,2011年至2014年接待游客年平均增长率32%,增长明显。2019年日喀则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为871.39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6.9倍,年均增长 25.8%;实现旅游总收入67.17亿元,比2010年增长6.8倍,年均增长25.7%。

  2010年,日喀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39亿元,2011年机场通航一年后突破百亿元大关;2019年日喀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49亿元,比2010年增长2.24倍,年平均增长10.5%。

  日喀则和平机场也是日喀则人民的空中“生命线”。据统计,自通航以来,和平机场共保障医救包机2班,轮椅、担架旅客525人次,“十三五”时期,先后有53名日喀则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其家属通过和平机场赴山东接受治疗。

  不仅如此,日喀则和平机场还是拉萨、阿里航线航班的备降机场,除保障机场航班正常飞行外,还需保障备降航班,与西藏自治区其他机场相比,安全压力更大。

  航班备降是保障飞行安全非常重要的一环,航班因各种原因无法降落时,机组可以选择降落和平机场,既确保了安全,又降低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正因为有和平机场作为备降机场,飞往阿里的航班载客量才得以大幅增加。

  10年,日喀则航站用实际行动诠释出这条“空中走廊”不仅是一条交通运输线,还是一条空中生命线、民族团结线、社会进步线。

  今天,日喀则和平机场迎来一个崭新的起点,日喀则航站将继续在奋斗中展现新作为,为日喀则经济社会长足发展贡献民航力量。(中国西藏网 记者/贾华加 日喀则航站供图)

(责编: 王智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