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藏北故事】原创评剧《藏地彩虹》“唱响”的背后故事

发布时间:2020-12-29 16:1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你想一睹“地球第三级”的风采吗?你想领略藏北高原美丽的“圣湖”,了解援藏医生如何舍身忘死救治藏族先心病患儿吗?中国评剧院艺术工作者用创造性的劳动为你提供了良机。12月22日,原创评剧《藏地彩虹》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再度亮相后,掌声雷动,好评如潮。


这是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所演出的评剧《藏地彩虹》剧照(唐召明2020年12月22日摄)

  这次《藏地彩虹》作为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优秀剧目展演,再次谱写了“汉藏一家亲”的和谐诗篇。

  该剧从2014年确定选材立意,2017年进行第一版首演。之后,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根据京藏两地各方意见进行了重新创作和深入修改,并于今年8月进行了最终版的上演。目前,该剧已在北京、西藏等地演出上百场,深受欢迎。


这是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所演出的评剧《藏地彩虹》剧照(唐召明2020年12月22日摄)

  舞台上,以北京援藏医生顾虹为原型的方丹医生在先天性心脏病高发的雪域高原,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舍身救治患儿的大爱精神,深刻体现了一批批建藏援藏工作者与藏族人民的鱼水深情,热情讴歌了以顾虹医生为代表的一批批建藏援藏工作者的感人事迹。

  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剧中人也完成着自我的心灵洗涤,凸显“雪域高原几十载,献了青春献终身”的高尚情怀,谱写出一曲新时代民族团结的颂歌、“老西藏精神”的颂歌和生命光辉的颂歌。

  老一辈修公路,新一代修筑青藏铁路,新时期医疗援建架心路,从原来的“骑马式”援藏,到今天的“组团式”援藏,一批批建藏援藏工作者犹如朵朵格桑花在西藏落地生根,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

  该剧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结合浪漫主义等艺术手段,有机地融入了藏族音乐、藏族舞蹈、藏戏等艺术元素。

  曾率队与顾虹一起到西藏筛查过先心病患儿的原北京市卫生局组织处长武风玉,观看演出后发微信给顾虹:“……藏族群众说‘方门巴’是我们的‘活菩萨’时,我已热泪盈眶……你高尚的情操、精湛的医术和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认为,这是当前脱贫攻坚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最好教材……”

  “太感人了!我看戏几次流泪,这是平生第一次。”一位70多岁的退休干部在演出结束后表示,整个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是真实的,源自一位援藏医生“缺氧不缺精神”的医者仁心。

  我作为《藏地彩虹》的策划人之一,对于《藏地彩虹》一次次的成功演出,更是感慨良多。

  2015年初,中国评剧院拟以我长期报道的北京榜样、被藏族称为“活菩萨”的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病专家顾虹为原型,通过评剧形式来创作一部援藏医生救助西藏先心病患儿,彰显建藏援藏工作者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的艺术作品,于是我也就成为该剧主创人员——策划者。

  顾虹曾在日本和美国留学、工作了15年,2004年她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国建功立业。至今,她已17次进藏、筛查了上万名藏族儿童,并为200多名先心病患儿成功实施了手术。

  仅藏北高原的先心病患儿,顾虹在北京安贞医院就为洛桑巴姆、其美拉姆、才旺爱卓、桑美等数十名患儿实施了介入手术,挽救了他们的生命,使他们重新拾回童年的欢笑。

  在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小儿先心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藏北高原,由于缺氧更加严重,发病率也就更高。


这是顾虹在班戈县人民医院筛查先心病患儿(唐召明2015年10月8日摄)

  10多年来,顾虹以忘我的工作救治着每一条生命。患儿家长们说她是“活菩萨”,同事们则称她为“工作狂”。

  2009年6月2日,顾虹在西藏人民医院藏汉族医护人员配合下,在试运行的心脏导管室,创造了在高原上连续13个小时为7名患儿做先心病介入手术的世界纪录。

  为了更好地在戏剧中展现以顾虹为代表的建藏援藏工作者弘扬“老西藏精神”,不畏艰苦、勇于奉献精神,2015年金秋,我陪同中国评剧院院长、编剧、作曲等采风的艺术家,与进行先心病患儿筛查工作的顾虹一道踏上了进藏旅程。这次进藏,我为中国评剧院艺术家的采风活动既当记者,又当向导和陪同,有着多重身份。

  第一天我们乘火车到达拉萨,第二天便乘车来到海拔4750多米的藏北班戈县人民医院,顾虹从下午5点多下车,直到晚10点一直都在筛查,顾不上吃饭和休息。

  其间,脸部浮肿口唇青紫的她靠吸氧和服药战胜高原缺氧,边听诊、边亲自为藏北患儿做超声心动图。当天,共确诊20多名疑似先心病患儿。

  第一次进藏的艺术家们在高海拔缺氧情况下,大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特别是我们此行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张明媛大姐高原反应最为强烈。这位著名编剧,当时血氧饱和度只有50%,眼睛已开始看不清东西,顾虹事后说她当时已是极度缺氧并伴有脑水肿了。


这是主创人员深入海拔4700多米的班戈县采风(唐召明2015年10月9日摄)

  著名作曲家、中国评剧院院长王亚勋及年轻的戴锡英、路日新的“高反”也很严重。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在班戈县的两天时间里,一边吸氧,一边仍坚持采风直到工作结束。

  这次采风,幸亏中国评剧院副院长侯虹“高反”轻,一直忙前忙后为大家提供服务,被我们戏称为“妖精”……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在高原反应程度上,女的比男的轻,矮的比高的轻,老的比少的轻。我觉得在老的比少的轻方面,“高反”也不完全一样。

  《藏地彩虹》百场演出,观众能够场场爆满。这看似是偶然的成功,其实是主客观努力的必然。在西藏的成功演出,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这是中国评剧院艺术家在拉萨演出结束后,来到布达拉宫前合影留念(唐召明提供,2018年9月19日摄)

  2018年9月16至18日,从北京乘火车到拉萨的中国评剧院50多位艺术家,在拉萨藏戏艺术中心,前后为2000多名西藏干部群众奉献上这堂艺术盛宴。我在现场看到,藏族观众依然是掌声不断。

  《藏地彩虹》的成功,除了成功探索出一条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身的道路外,还成功地融入了原汁原味的藏剧文化。其中的经典《智美更登》段落在赴藏演出时,由西藏自治区藏剧团4名藏族演员现身参演。首次展现在藏族观众面前时,就获得了满堂喝彩。

  评剧与藏族文化、藏族艺术渊源颇深。评剧《藏地彩虹》是继《金沙江畔》后近一个甲子,中国评剧院再次倾全力打造的一部讲述民族团结的史诗性作品,是新时代、新形式、新发展情况下,评剧艺术与藏族文化深度融合后,所谱写的一部最感人、最接地气和最具正能量的新时代华彩乐章。(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