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近日,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记者一行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多地进行以脱贫攻坚为报道主题的实地采访,采访对象中有多位“90后”基层干部和企业职工。虽然大多参加工作不久,但凭借对家乡的热爱和青年人的冲劲,他们运用求学多年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脱贫攻坚工作履职尽责,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94年的扶贫专干 待群众如亲人
平措卓玛,1994年出生于山南市琼结县,现任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扶贫专干兼人大专干。谈及自己的职位,平措卓玛对记者说,“现在处在过渡期,(我)马上就是乡村振兴专干了。我们这间‘精准脱贫办公室’也马上就要更名为‘乡村振兴办公室’了”。
图为平措卓玛在办公室查阅贫困户资料 摄影:周晴晴
平措卓玛大学就读于中南大学,2015年7月入党,2016年6月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被分配到吉隆镇便民服务大厅工作。初到吉隆,这位山南姑娘与当地群众在口语上存在一些不通,工作无法顺畅地开展,她便主动申请驻村,锻炼自己的吉隆方言。从2016年11月开始,她在冲堆(达曼)村驻村六个月。如今的她,讲着一口流利的吉隆话,在工作过程中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图为平措卓玛在冲堆(达曼)村教孩子们学习藏文 图片由平措卓玛提供
平措卓玛自2018年开始正式担任扶贫专干,工作主要是入户走访调研,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宣传政策,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镇上可以解决的,就在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干部的帮助下解决,解决不了的就上报县里。小伙达瓦洛布是她的结对帮扶对象,结对帮扶初期,30多岁的达瓦洛布还是单身,没有工作,喜欢喝酒。平措卓玛不遗余力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和开导,现在的达瓦洛布,不仅出去打工,还是一个小承包商了,并且结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谈起达瓦洛布的变化,平措卓玛欣慰地笑了。
图为平措卓玛入户调研贫困户情况 图片由平措卓玛提供
工作过程中,吉甫村的特困供养户卓玛也让她印象深刻。卓玛奶奶已经七十多岁,唯一的女儿在多年前去世了,只留下她独自生活。每次到奶奶家,平措卓玛都像到自己家一样帮奶奶干家务,陪奶奶唠家常,奶奶提起她,会跟人说是“我的女儿”。除了身体力行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外,在驻村期间,她还利用自己的朋友圈,联系公益人士为冲堆(达曼)村里55户183人建档立卡户捐赠过冬衣物。
图为平措卓玛和同事走访五保户拉巴奶奶 图片由平措卓玛提供
图为冲堆(达曼)村群众领到过冬衣物 图片由平措卓玛提供
身兼人大专干和扶贫专干的她工作量可想而知,有时甚至需要通宵达旦地工作,但她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平措卓玛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肯定和喜爱,她还多次获得县级和镇级的优秀党员和优秀公务员称号。
96年的办公室主任 为群众排忧解困
1996年出生的桑木顿,是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人。这个“95后”小伙儿大学就读于河南安阳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于2020年7月毕业。
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桑木顿在白朗县政法委实习了八个月,其中有三个月在白朗县帮康村驻村。驻村期间,他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向村民们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讲四爱”“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二是入户了解贫困家庭情况,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比如帮助劳力少的家庭分担农活,向镇上反映农机缺乏的问题等。
说起驻村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桑木顿提到,有一次和同事一起入户调研贫困户情况,发现村民米次家的房子出现了缝隙,有倒塌的危险,便立即拍下照片反映到镇上,镇里通过审批后,很快帮助米次完成了房屋修补。
图为房子修补前后对比 图片由桑木顿提供
除了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户外,桑木顿和驻村同事还会在孩子们放假时,在村委会为他们补习汉语和藏语。
桑木顿家也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次驻村经历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让他立志要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学毕业后,他报名参加了“日喀则市2020年第一期高校毕业生珠峰职业特训营”,在培训最后一天的招聘会上,他与日喀则市百亚成农贸有限公司结了缘。招聘简介上所说的公司致力于脱贫攻坚打动了他,刚好要招聘的岗位和他的专业也符合,他便毫不犹豫地把简历只投给了这一家公司,随后被顺利录用,成为公司养殖场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
图为桑木顿(左一)参加培训时与其他学员的合影 图片由桑木顿提供
日喀则市百亚成农贸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畜牧业公司,于2021年2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现在桑木顿担任公司养殖场的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人事与财务工作。
说起养殖场员工的人事信息和工作情况,桑木顿如数家珍。据他介绍,百亚成总部的养殖场招聘员工以当地人为主,共有员工20余人,带动了周边四五个村子的就业。作为办公室主任,他时常需要给周边村庄的村干部打这样的电话:“请问村子里有村民要找工作吗?我们这里一个月给4000元的工资,不仅包吃包住,还有很多福利哦!”桑木顿向我们介绍到,饲养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早上喂草,下午喂饲料,中间打扫羊舍,给羊饮水。食宿方面,饲养员们对员工食堂里两位汉族厨师的厨艺交口称赞,员工宿舍平均每间住四五个人,冬天还会为大家供暖。
图为桑木顿给养殖场员工开早会 图片由桑木顿提供
谈到工作以来的收获,桑木顿表示,除去积累了人事和财务工作经验外,他还提高了社交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工作出了一份力。
97年的乡村振兴专干 走好职场第一步
和前面两位相对有了些工作经验的“90后”相比,1997年出生的卓玛拉姆是刚从学校出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和桑木顿一样,她也是日喀则人,来自昂仁县。2020年,卓玛拉姆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信用管理专业,毕业后,她参加了西藏自治区的考试,被成功录取为日喀则市仲巴县乡村振兴专干,之后被分配到了仲巴县帕羊镇聂康村。
卓玛拉姆今年1月底刚刚来到聂康村任职,目前主要跟着聂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旺在帕羊镇聂康村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因为刚刚参加工作,现在她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账目工作和资料汇总熟悉合作社的情况。虽然工作有些琐碎,但是她都会尽力完成,经常到晚上七八点才能下班。
图为卓玛拉姆在翻阅合作社的资料 摄影:周晴晴
从卓玛拉姆那里记者了解到,村民可以采用提供现金或者牲畜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大家把牛羊放到一起用科学的方法统一养殖,不仅可以实现分红,到合作社上班还可以赚取工资。另外,如果村民开车或者骑摩托车上下班,合作社还会为他们负担油费。
图为卓玛拉姆在合作社放牧人员年度工资发放现场 图片由卓玛拉姆提供
对于未来的工作计划,卓玛拉姆说自己目前主要还在学习当中,下一步要更多地接触群众,进一步了解群众,以便更好更主动地开展工作。
谈及乡村振兴,卓玛拉姆觉得自己现在对很多东西还没有理解到位,以后会继续认真学习。在她看来,乡村振兴的目的是过上更好的生活,她也希望群众可以吃得更好,住得更好,日子过得更幸福!
这些接受过大学教育、选择在基层从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90后”们,为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他们朴素的信念、拼搏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坚定了我们在下一阶段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信心。他们,值得我们点赞!(中国西藏网 记者/周晴晴 德吉卓玛 噶哇扎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