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时评:新时代的塞罕坝,描绘新时代绿色传奇

发布时间:2021-08-25 16:3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习近平来到尚海纪念林,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早在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了重要指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据悉,纪念林位于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起源地。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端,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接壤,属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在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草木不见,黄沙弥漫,风起沙涌。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三代塞罕坝人用50多年的时间,将这片曾经林木稀疏、风沙肆虐的荒僻高岭,变为112万亩人工林海。这里的4.8亿棵树木,排起来可以绕地球12圈。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

  目前,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已开发塞罕塔、七星湖、泰丰湖、木兰秋狝文化园、滦河源头、金莲映日观赏园等15个景点。暑期是塞罕坝旅游旺季,每天景区游客有两三万人。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塞罕坝人在新时代的任务与责任。几十年来,不畏艰险的塞罕坝人坚决听从党的指挥,把修复生态、保护生态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他们创造了历史,改变了历史。

  从总体看,塞罕坝机械林场蕴藏着三大效益,即生态效益、生态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充分认识、认真研究这三大效益,可以引导和激励全国人民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有效举措。

  当前中国生态安全形势严峻。目前我国森林、灌丛、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被挤占严重;部分区域生态退化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系统脆弱;优质生态资源供给和民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面对这些问题和难点,需要发挥“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努力拼搏,改造自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的生态保护工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开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性生态保护修复,开展了国土绿化行动,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显著提升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质量。

  绿树青山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任重而道远。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中国西藏网 文/王东)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