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网评:以本土化为基础,以时代化为重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发布时间:2021-12-04 21:5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2月3日至4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宗教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再次强调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做好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必须理解好“中国化”这一概念及其包含的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内涵要求。

  所谓“化”,不能一蹴而就,也非一朝一夕可成。“中国”作为一个文化、政治、社会等集合概念,“中国化”表现为适应中国的文化传承、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的长期变迁,是随中国发展而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在这一进程中,任何宗教不但要和所在地域的事物打交道,还必须和所处时代的事物打交道。因此,宗教中国化不仅包含对中国政治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融入、对中国社会的适应等内容,还在形式上表现为空间上的本土化和时间上的时代化,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宗教同所处社会相适应是宗教生存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

  空间上的本土化,强调对本地域已有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存量事物的适应,其侧重点是融合。本土化,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宗教与当地传统文化、社会相融合,在传播语言、传播方式、宗教价值观等方面融入本土特色,这不仅是外来宗教对本土文化的适应,更是本土文化对外来宗教内涵与外延的重塑。历史上,我国五大宗教都曾有“本土化”成功范例,我国宗教发展历史也正是宗教在各个地区不断本土化的过程。比如佛教,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就提到,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是一个典型的融入我们中国文化同时又贡献中国文化的成功范例。可以说本土化是宗教在我国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需要,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经之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在本土化上就是要求各宗教在输入过程中,精炼出本宗教的精神内核,确定出适应中国国情的礼仪制度和修持方式,融入中国社会、融入中华文化,成为中国宗教,而不是宗教在中国。

  时间上的现代化,强调在融合基础上对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增量事物的适应,其侧重点是发展。在全球化时代的现代社会,在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征程,我国宗教面对的不仅是如何彻底本土化的问题,更要面对如何现代化,如何实现自身发展,如何更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包括宗教界人士在内的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努力,不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这就要求宗教要适应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保持和革新中不断服务于当前的中国实际,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代进步同频,以动态的实践进程找准定位,成为社会建设的和谐因素和国家建设的积极力量。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这是对中国宗教发展方向的新要求,指出了中国宗教发展的正确道路。

  总之,“中国化”作为一个长期渐进变迁、不断融合发展的进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打牢本土化这个基础,抓住时代化这个重点,推动新时代宗教工作再上新台阶,组织和引导信教群众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中国西藏网 文/易文文)

(责编: 王智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