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龙年话龙·第一期】龙凤作为虚拟现实,为何地位如此之高?

发布时间:2024-02-09 09:48: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独特精神标识,龙文化渗透于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传统建筑、器物、服饰,亦或是传统节庆中,都能看到龙的踪影。在中国,龙文化具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从遥远的史前时代一直延续到当今社会,其奥妙何在?

  蛇年说蛇、马年说马,恰逢农历龙年、藏历木龙年来临,当然要说一说龙。中国西藏网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神话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叶舒宪跟我们讲点不一样的。

  中国的十二生肖中一共有12种动物,每年轮回一个,咱们14亿人中大概有一亿人要过自己的本命年。龙,是十二个生肖之一。龙的出现大大早于生肖文化,而后起的生肖文化助推神龙信仰的发展。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十二种生肖的动物中,11种都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动物,只有一种是虚拟现实的——那就是龙。


图为民族服饰上的龙纹 摄于民族文化宫 摄影:王茜

  虚拟现实是什么呢?根据今天最时髦的说法,类似于“元宇宙”。当今所说的元宇宙,指人类运用数字技术AR等构建的虚拟世界。而我们所说龙凤,是神话,也是人类虚拟幻想的产物,完全可以从元宇宙视角来讲一讲中国传统的虚拟现实是怎么建构的。

  十二生肖对应天干地支中的十二地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的“六十甲子”,是中国人自商代以来的纪年方法。这样的循环纪年方法和12种动物紧密相关。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文化中,对虚拟的动物和现实的动物的看法是不一样的?生肖中11种都是现实中的生物,但没有一种能够跟龙相提并论。这一现象说明,传统文化也蕴含着侧重虚拟现实的这一方面。和龙、凤的情况一样,天上的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都要靠虚拟想象而存在。


图为绘有龙凤的藏式茶碗 摄于民族文化宫 摄影:王茜

  龙在中华民族构建虚拟现实的文化编码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喜欢龙凤,远远超过其他生物。在先民的神话观念中,龙神通广大,能够呼风唤雨、翻江倒海,非常厉害。龙的最大特征是不受万有引力的制约,能够上天入地下海,是真正的海陆空三栖动物。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利用龙的这种超自然能量,将其设想为虚拟的全宇宙性的神秘交通工具。黄帝骑龙升天的神话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到了秦汉王朝的统一帝国时代,龙又被赋予第二层的虚拟现实意义:类比杰出人物或统治人物,所谓“人中龙凤”。后来封建时代的国君都被尊奉为“真龙天子”。

  而且,传统文化中的龙,还有一个搭档——凤凰,所有鸟类中的地位最高的一个。现实中有各种鸟,但无论是报喜的喜鹊、陈胜所言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鸿雁,还是能飞过喜马拉雅山的天鹅,都没有一个能当百鸟之王的。反而是把这个荣耀给予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凤凰。这也再次表明,传统文化中的虚拟现实生物,地位远远高于日常的生物。

  下一期,我们讲述更早发生的玉文化,如何催生龙文化的过程。特别是二者的神秘能量是如何结合的?(中国西藏网 口述/叶舒宪 策划/吴建颖 编辑/王茜)


图为叶舒宪著《文化符号学——大小传统新视野》一书的封面 图片由叶舒宪提供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