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9号订单快好了吗?”“你坐那倒杯水喝,马上就好。”7月6日21时许,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的街头人影稀疏,一道蓝色身影却依然忙碌地穿梭于商户与顾客之间,串联起这座高原小城的烟火气与人情味。这样的日子,路小军一干就是6年。
日均工作12个小时,月均跑单量超过1200单,送餐准时率保持在85%以上,2019年入职于青海花儿荟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配送员路小军,凭借超强的记忆力与耐心的服务态度,成为该公司名副其实的“跑单王”。
“送外卖6年多,这里的每条街道、每个小区、每个路口,甚至每一家饭馆的位置,我都烂熟于心。”送完一单稍作休息时,路小军笑着对记者说,思绪不由飘回到过去。
这深刻记忆的起点,源于2019年路小军刚入职时一场难忘的暴雪。“那天雪很大,视野很差,我又刚来,对地形不熟悉。顾客的地址在一处工厂旁,我围着环城北路绕了好几圈,送到时已超时一个半小时。”路小军回忆,“顾客当时没说什么,但我返回途中却接到了投诉。”
这次经历让路小军暗下决心,要保证准时,必须先吃透这座城的地形。“往后遇到不熟悉的地址,我会提前研究导航,途中强迫自己记下显著地标,实在不行就请教经理和同事。”路小军说。
“这单的地址刚好在我们公司旁边,果洛早晚的温差有点大,我得回去加件厚衣服。”路小军说着,戴起头盔,径直向东边驶去。青海花儿荟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内,经理覃明笑着评价他:“路师傅是我们公司目前工龄最长的员工,也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活地图’,大伙儿不熟悉的地址都喜欢问他,不少新员工都是他带出来的徒弟呢。”
刚换好厚衣服的路小军有些不好意思:“带徒不敢当,就是帮新同事尽快适应工作流程。大家都不容易,多跑一单是一单。但我常叮嘱新人,对顾客既要耐心,更要有责任心。”随后,他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暖心故事。
今年3月的一天饭点,路小军在玛沁县解放路骑行接单。其中一单送到楼下时,他才发现餐盒漏洒了。“当时车上还有好几个订单,好在时间还算充裕。我立刻联系客服,和商家沟通重做了一份。”路小军回忆,虽然他在电话里解释了原因,但还是遭到了顾客的指责。
十几分钟后,他带着新做的餐气喘吁吁地爬上四楼。敲开门,他先诚恳道歉,然后详细说明了情况。门后的顾客看着他满头大汗、紧抱餐盒的模样,态度明显缓和了。“临走时,她对我说‘回去路上注意安全’,还塞给我两个苹果。”路小军攥着头盔缓缓说:“那一刻我真正明白,对顾客保持耐心与责任心,终会换来同等的尊重与善意。”
除了帮助新同事熟悉地形,叮嘱同事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外,路小军还是公司内的交通安全宣传员。“果洛这边雨雪天气较多,骑行配送时容易打滑侧翻。每逢预报有恶劣天气,我都会及时截图发送到工作群中,嘱咐同事们出行戴好头盔,遵守交通规则,放缓车速,谨慎骑行。”路小军坦言,这么做是想传递一份善意。
这份传递的念头,源于2024年12月一个暴雪天。当时路小军正在玛沁县甘德路上配送一个急单,由于车速过快,拐弯时车轮打滑,连人带车狠狠摔倒在地。“我怕餐洒了,想赶紧扶车起来,可试了几次都站不稳。”路小军说,“幸好几位路过的藏族老乡看见,赶忙扶起了我和车。确认我没事后,他们准备离开。我赶紧喊:‘挂真切(藏语意为‘谢谢’)!’他们笑着摆摆手,身影渐渐消失在风雪中。”这份雪中送炭的温暖,被他深深铭记在心,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持续传递着这份善意。
23时,路小军终于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了宿舍。坐在沙发上,他凝望着窗外高原的夜色,道出了6年来最深的感触:“这份工作,连接的不只是订单,更是人心。每一句‘谢谢’,每一声‘注意安全’,甚至那些小小的摩擦与最终的理解,都让我觉得,在这座熟悉的高原小城里穿梭,传递的不仅是温热的饭菜,更是一份份真挚的温度。再苦,再累,也值得。”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