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景美 人和 村富——走进麻麻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

发布时间:2021-06-04 09:17: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走进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麻麻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一栋栋藏式小楼整齐排列,街道干净整洁,临街的人家大多挂着“家庭旅馆”的招牌。

  麻麻门巴民族乡党委副书记赵恒告诉记者:“现在,麻麻村106户群众中,84户开办了家庭旅馆,户均年增收三四万元。”

  麻麻村只是错那县边境小康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错那县重点围绕边境小康村建设,扎实推动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 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团结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小康村建设推动边境繁荣发展之路。截至目前,该县规划建设的27个边境小康村已建成23个,惠及群众1292户3966人。

  示范建设 深入推进

  如今,利用小长假到勒布沟“吸氧”,已成为不少群众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群众的“首选”。勒布沟的出名,缘于麻麻门巴民族乡麻麻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的建设。

  麻麻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从2014年开始建设,到2015年入住、2016年开办家庭旅馆,该村群众卓玛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她说:“现在,我虽然不开茶馆,专营家庭旅馆了,一年的收入同样能增加10万元左右。”

  2016年,卓玛利用“小康房”办起了拥有5间客房、10个床位的家庭旅馆,如今,客房数已经增加到了8间、床位数增加到了16个。卓玛说:“之所以每年能稳定增收10万元左右,都源于边境小康村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我们村吸引了更多游客。”

  在经营家庭旅馆过程中,错那县向麻麻村经营者免费提供了设备、组织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扶上马”“送一程”,逐渐把麻麻村打造成了错那县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样板。

  赵恒告诉记者:“如今,周边乡村也在麻麻村的带动下吃上了‘旅游饭’,大家的小康生活越过越好。”

  近年来,错那县在深入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同时,该线沿268公里边境线,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不留空白点、不留死角”的固边防控格局,打造守边巡边体系,确保边疆安全巩固、边境繁荣发展。

  产业带动 稳步增收

  产业兴旺,日子红火。在高标准建设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同时,错那县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统筹谋划搬迁区域种植养殖业、商贸流通业、民族手工业、旅游业、资源开发等配套产业培育,重点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经济林种植、商贸中心、旅游基础设施、水资源开发等产业项目,不断拓宽群众稳定增收渠道。

  沐浴着党的惠民政策,近年来,勒门巴民族乡走出了一条“基地+农户+协会”的茶叶产业发展之路。

  2013年,勒门巴民族乡组织132名群众成立了勒门巴民族乡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如今,该合作社共带动该乡两个行政村60户143人就业,户均年增收1.9万元,人均分红3500元。

  今年27岁的勒门巴民族乡贤村村民平措多吉已在合作社工作了8年。他告诉记者:“现在,种茶、采茶、制茶,我都能熟练操作,合作社给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去年我家3亩地获得土地流转费1.5万元,一家4口人都在合作社工作,人均年收入1.9万元,人均分红3500元,全年共收入10.5万元。”

  “从2016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给社员分红。”勒门巴民族乡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贤村党支部书记仓决云旦说,“来我们这旅游或喝过我们茶叶的,都会选择买我们的茶叶,每年生产的茶叶供不应求,经济效益一直不错。”

  目前,该合作社共种植茶树693亩,其中产茶的201亩。去年产茶1万多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要是茶田全部产茶的话,我们的收入会更高。”仓决云旦信心满满地说,“将来,我们会把销售点开到山南市和拉萨市,把茶叶卖向全国,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党建引领 激发活力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除坚持做到“三多三常”选好小康村建设点,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外,错那县还注重发挥村(居)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错那县坚持以强化组织建设、建强组织堡垒为抓手,扎实推进“边境党建红色长廊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党组织的覆盖延伸和作用发挥。紧密依托边境临时党支部、流动党小组的活动点,合理设置21个党组织、修建17处活动场所,努力打造一批富含错那特色的党组织,切实通过“帐篷里的党组织”“马背上的流动党组织”等组织形式,实现群众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管理在哪里、党的活动就开展到哪里。

  今年65岁的次仁旦达,1974年入党,是错那县浪坡乡汤乌村的老党员。去年8月,他带头从曲拿村搬迁到海拔更高、离边境更近的汤乌村。他说:“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一定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我是党员,就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边境小康村建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关怀,进一步激发了边境群众自觉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的热情。“每次放牧,群众都会在树上、石头上喷绘国旗,刻上‘中国’‘CHINA’等标识,自觉守边护边强边。”汤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拉巴旺久说。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