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重走天路看变迁|在世界屋脊创造治沙奇迹

发布时间:2021-07-30 09:07:00来源: 法治日报

  “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这是雅鲁藏布江(下称雅江)沿岸居民曾经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这里被数万亩“绿色长城”守护着,创造着世界屋脊的治沙奇迹。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来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探访防沙治沙情况。该示范区位于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地处雅江中游北岸,海拔在3550米至3600米之间,是雅江北岸河谷平坦地和山地过渡带,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是西藏严重沙化土地的集中分布区之一,流沙从山地到河漫滩分别以爬升沙丘、网状沙丘、新月形沙丘链、新月形沙丘等多形态存在。植被稀少,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扎囊县县长索朗格桑回忆说:“这一带之前整个都是沙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风一吹院子里都是沙子,印象里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风沙天,后来开始种树,环境好多了,这两年每年风沙天10天左右。”

  土地沙化除了对生活造成不便,也极大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仅存的耕地经常被沙子掩埋,另一方面绿植的稀缺导致放牧也很困难。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种树,上世纪八十年代,山南市开始建设雅江防护林。

  “在这边种树存在很多困难,后期管理工作量特别大,在这里种树前期可能三四天没人浇水、没人管理的话就死了。”索朗格桑说,“种树、护树需要很用心用情地去做。”

  而这件事,山南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一步一步种出了心中的那片绿洲。在当地,村民边久被称为“树爸爸”,他从80年代就开始带领村民种树。他的儿子罗布说:“泥石流来的时候,爸爸开着推土机去挡住滚下来的泥石。断电的时候,爸爸就去江边运水浇树,要跑上十几趟。”罗布调侃边久“爱树胜过爱儿子”,但也正是这种爱,让荒山下一片贫瘠的土地,在他的手里,变成了一片绿色的苗圃基地。

  在现场指导实验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常学向告诉记者:“这边是试验样地,我们在不断地做实验,以寻找能适应西藏沙地生长且耐干旱的沙生植物,以及寻找更节水、生态效益更高的沙生植物配置方案。此外,示范区还引进了适宜种植的沙生经济作物,如沙棘、果桑等,希望在防沙固沙的同时,能为村民带来新的经济来源。”

  山南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科技术员李聪告诉记者,2005年以来,在国家林草局的支持和关心指导下,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完成防沙治沙面积4.8万余亩。通过引导该示范区周边农牧民群众参与重点国土绿化、防沙治沙工程项目建设,学会了治沙技术;通过安排生态管护岗位,为周边农牧民群众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建成苗圃基地9028亩,带动当地群众就业252人,累计增收1015.5万元。

  近年来,山南市还引进企业参与产业扶贫,采取“生态治沙+产业发展+带动增收”模式,在雅江北岸实施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甘草基地等项目建设,带动就业1432人,人均增收9000元,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探索实践出沙生植物生态产业化的新路子,为防沙治沙工作注入新动力。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