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高原筑路难 他们为何要坚持到最后?

发布时间:2021-08-26 09:12:00来源: 人民网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8月的藏北草原,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车行期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让人忍不住想要放声歌唱。8月21日,那拉高速正式通车,对于所有建设者们来,确实是一个值得放声歌唱的日子,因为在这背后,有太多喜怒哀乐的故事……

  迎难而上

  他们不想留遗憾

  那拉高速建设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留人难!”中国中铁三局那羊三标段一分部副总经理李俊颜深深地叹了口气,“最低4200米、最高4500米,这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速路,高寒缺氧是所有人都要面临的严峻挑战。”建设者们来自五湖四海,刚来时都出现了高反。开工头3个月,人员流动非常大,留下来的人很少,上千号人几乎大换血。

  最让李俊颜难过的是“不争气”的自己。刚来时,由于高反严重,他不得不返回去休息。回去后,每天都会通过留下来的同伴了解情况。“看着还在坚持的同伴,心里很不是滋味。想想这些年,我在全国各地各种环境下跑,唯独没有在西藏工作过,很不甘心,更不想拖我们这个团队的后腿。我和家人商量,再去一次,如果还是不行,就放弃。”

  和李俊颜有着共同经历的还有该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凯。“进藏初期,高烧加肺炎,差点要了命。当时自己也有些害怕,家人更担心,就让我回了老家。”被迫离开的滋味很不好受。


工人在画路标。人民网 李海霞摄

  休养时,李凯始终惦记着项目上的事儿。“我负责建设的拌合站驻地施工任务紧,本来就缺人手,不能再因为自己耽误了工程进度。像我这样的例子在项目部有好几个,测量队的技术员曹安肺水肿反反复复四次,每次发现病情后都是在输液治疗,病好后又返回工地投入到工地施工生产中。环保部部长马永强,高压180、低压125,还在坚持。还有项目部生产副经理郑伟宏,父亲瘫痪在床,母亲也身体不好,作为唯一的儿子,他理应在床前尽孝,可还是选择以工作为重,我有什么理由放弃呢?”李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家人,又回到了项目部。

  再回西藏,他们咬牙坚持。从不适应到适应,克服了重重困难,一呆就是四年。“就是不想留遗憾。”是这群筑路人的信念。

  守护初心

  他们在家乡修高速

  对于那拉高速那羊段建设指挥长旺杰次仁来说,回到家乡修路是使命所然。“我是受党的恩惠成长起来的。去其他省市读书长见识,离不开国家的培养。所以,我一定要回来。”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更优渥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家乡。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到深夜。“5+2”、“白+黑”是几年来旺杰次仁的真实写照。工作成了全部,几年来没休过假。“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让大家信服。”旺杰次仁说。

  “我的老家在林芝,听奶奶讲,他们那个时候从林芝到拉萨是徒步,路上要20多天。到父亲这一辈的时候,骑马或者坐车,要3天。到我这一代,动车都有了,3个小时就能到。”旺杰次仁说,“从其他省市回到家乡,成为新时代交通建设者,于我而言,是一种神圣的职责。能让羌塘草原的父老乡亲出行更加便利,是我最大的心愿。”

  一代又一代筑路人前仆后继,在高原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见到嘎玛洛卓是在桑曲河特大桥上。这个95后大男孩在高原风雪的淬炼下,看起来比同龄人更成熟稳重。

  2018年大学毕业后,嘎玛洛卓来到国道109线那羊段二标一分部(中交一公局集团)项目部。从初来时的什么都不会到现在担任技术主管,他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梦想迈进,见证了这条高速路的建设,也完成了自我蜕变。“从来到项目部第一天起,小伙子几乎就没离开过工地,天天跟在师父后面学,非常能吃苦。”说起嘎玛洛卓同事们赞不绝口。

  “我就是拉萨人,能在家乡修高速路,为家乡发展做点事,我感到非常自豪。”自豪的还有他的家人。表弟视他为偶像,上大学时选择了和他一样的专业。


建设中的那拉高速。 图片由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供

  传承创新

  他们践行“两路”精神

  在途经当雄隧道时,记者发现这个隧道外观看起来和平时在西藏其他地方见到的不太一样。隧道洞口有哈达等立体装饰,看起来更具特色和美感。“这是在西藏首次采用参数化3D打印设计技术,是国内在隧道洞口设计及建造技术方面的全面创新。”中交一公院那羊项目设计代表组组长王伟介绍,“实施这个项目,我们克服了高寒缺氧、紫外线强、生态脆弱等困难,通过产研融合,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如成功打造了‘高原花海’,创立人工繁育、草皮移植等高原生态保护成套技术;发明了一种新型窄中分带护栏;研发了系列防冻胀的坡面防护和排水结构等。”

  “虽然我只是千万筑路大军的一员,但是能跟着前辈的足迹来到这里修路,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就是最大的贡献。”王伟说。


艰苦的施工环境。 图片由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供

  来自内蒙古的史冬青是那羊二标一分部生产副经理,也是人群中肤色最黑的那个。“刚脱完一层皮,稍微白点了。”史冬青开着玩笑。每天顶着烈日铺设沥青,“下烤上晒”的日子他习以为常了。

  修那拉高速,是他第二次主动申请进藏。虽然经历过一次艰苦,但史冬青说:“要是大家都不来,谁来修路呢?而且我有经验了,更应该来。”对他来说,坚守和发扬“两路”精神,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修路的日子,他们最会的便是苦中作乐。走进那羊二标一分部项目部,就被眼前郁郁葱葱的景象惊住了。

  “想不到羌塘草原上还能种出水果蔬菜吧?前两天我们刚摘完草莓呢。这儿是我们建的阳光大棚,一面搞绿化,一面种蔬果。还有超市,每月给大家充值一定的资金,满足大家生活所需。”史冬青说,“这是一个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是一次创新,是我们项目建设以人为本的体现,我们不仅要让人留下来,还要让大家心里踏实。”

  来自湖北的喻磊也是一名筑路人,在南方温润气候里长大的他,第一次上高原,算是人生中精彩的一笔。“到西藏修路,是一种历练。当年,那些老前辈在这里修路时,遇到的困难更多更大,但是他们都坚持下来了,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修路人都应该学习的。”他记得特别清楚,那曲河特大桥合拢那天,整个项目部都在欢呼。“从来没有那么激动过,大家好像都忘了吃过的苦和流过的汗。”

  那拉高速通车了,这些修路人带着故事离开了,投身到新的项目建设中,但他们都说:“永远不会忘记和那拉高速有关的那些日子!”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军史馆探“宝”|一把铁锹,凿开天路

    西藏军区军史馆内陈列着一把铁锹铲头上的锈迹暗红斑驳木把上的裂纹枯朽明显,但就是这把看似普通的铁锹承载着一段永垂青史的筑路故事。[详细]
  • 高原筑路

    京藏高速那曲至羊八井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自治区重大民生工程之一。[详细]
  • 墨脱·云间筑路

    360截图20200927090336507.jpg
    当印度洋暖流穿过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湿润的水汽就形成了一片翻腾的云海,像一条游动的白龙将雅鲁藏布一侧的峭壁分割成了两个世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