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三甲中医“飞入”雅鲁藏布大峡谷

发布时间:2021-08-27 08:59:00来源: 新华网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把中医药振兴发展和传承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并将此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持续的政策推动,国家层面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文件也随之高频出台。

  “互联网+医疗”被寄望带来更多服务创新与价值增量,推动优质中西医资源下沉到基层地区,使得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与大城市居民一样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疫情加速中医互联网+

  阿里健康小鹿中医在2016年开始了在中医+互联网的尝试。小鹿中医管理层认为,相对西医而言,中医医疗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好中医更是“稀缺资源”。对于一名“遍访名医”的患者而言,痛点十分突出:病程周期长、需要反复复诊、开方调药、偏远地区患者还存在交通不便等情况。而互联网可以为中医提供更多价值,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2020年,在疫情的催化之下,人们对于互联网医疗的认知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2020年我国患者就诊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线下就诊转到线上咨询的趋势明显。据小鹿中医统计数据显示:疫情较为严重时期(2020年2-3月)与2019年同期对比,线上问诊患者数增长83.62%,医生数增长241.60%,问诊量增长108.06%。

  这份统计数据还显示,2020年有更多的中医师,尤其是中高级职称的中医专家参与到线上的中医医疗相关服务中来。

  “让更多人用得上、用得起”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派镇雅鲁藏布大峡谷,海拔3000米,山高水远但是交通不便。

  生活在这里的多吉(化名)由于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被诊断为湿热蕴脾证,但多吉因路途遥远外出就医困难,也无法享受互联网购药的便利。2020年9月,通过阿里健康小鹿中医,多吉找到了海口市中医医院的谢妍医生线上复诊,谢医生为其细心诊治并开方,得知多吉不熟悉网络支付,还为其垫付了药费并嘱咐小鹿中医尽快将药送到多吉手中。

  殊不知,中药要送至雅鲁藏布大峡谷并非易事。这里地处偏僻,“四通一达”和顺丰均无法直接送达。小鹿中医通过自主研发的智慧物流系统,选择顺丰加EMS组合配送的方式,先由顺丰配送到林芝市,再由EMS配送至患者所在地,整个配送时长只用了4天,比正常邮寄缩短了一半。

  “我的很多患者住在西藏、广西的偏远山区,中医+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了这些患者看病难、药不全的问题,也让我可以更便捷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谢妍医生说。

  事实上,在阿里健康小鹿中医平台医生服务的患者中,一半以上是三线以下城市患者,有效帮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地区。除了大城市中医可以在线为患者提供复诊服务外,小鹿平台借助智慧药房系统,将煎熬好的中药送到患者家中,使得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与大城市居民一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正是国家推动“互联网+医疗”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了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可以大幅提高优质中医药服务的效率,扩大服务的普惠面,让更多人“用得上、用得起”。

  以阿里健康小鹿中医为例,2020年的一份对该平台万名主任医师的调查报告显示,除完成本院的日常线下门诊工作外,这些医生总计在线提供了100余万次的额外的诊疗服务,向全社会增加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总供给。

  公开资料显示,小鹿中医平台6万多名医生(其中三级以上医院医生占比48%,高级职称医生占比38%),已累计服务患者740万人次,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其中一半以上是三线以下城市患者。

  互联网+医疗的想象力

  在对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服务创新方面,小鹿中医与阿里健康不谋而合。前不久,阿里健康宣布与小鹿中医深度融合。业内分析,两者融合后的互联网中西医协同服务平台,有望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的力量,推动优质中西医资源下沉到基层地区。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健康已有近6万签约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日均线上问诊服务量超过18万次。

  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先行者,长期以来,阿里健康一直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领域不断探索深耕。联手小鹿中医后,该平台扩大了自己的医疗健康资源供给,为包括偏远地区群众在内的更多用户提供包括健康知识科普、健康评估、在线问诊复诊、中西药事服务、疾病随访管理在内的全流程在线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动了医疗及医药资源的均衡化。

  从行业发展趋势上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迭代发展,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应用互联网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模式将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与此同时,互联网+中医药领域技术创新,使得中医药能够更灵活的向整个大健康产业延伸,覆盖百姓生活的更多方面,形成科学的健康管理。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