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巴嘎:冈仁波齐脚下晒幸福

发布时间:2021-10-06 10:07: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图为巴嘎乡。 记者 温凯 洛桑旦增 达珍 扎西罗布 摄

  6月22日,先遣分队到达普兰境内的巴格海子,这里海拔低,水草较好,彭青云决定在海子边安营休整,等待安志明的后续部队。

  谁也没想到,在休整中,分队又牺牲了王永平等四人。

  6月24日下午,安志明的后续部队到达巴格海子。骆驼又驮来4具尸体。翻越一个达坂,9位同志永远闭上了眼睛。达坂还是那么不动声色,像是早就把这一切准备好了似的。

  ——摘自《进藏英雄先遣连》

  久玛错仿佛一条长蛇蜿蜒曲折,湖面如镜,湖滨花草丰美,湖的一侧还能欣赏到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峰的壮丽风景。

  据《喜马拉雅丰碑》一书记载和“追寻先遣连足迹”采访报道组实地考证,久玛错很可能就是当年先遣分队安营休整的“巴格海子”。先遣分队在翻越冈仁波齐附近的东君拉达坂时,牺牲了9位战士。

  当地牧民次仁达杰告诉我们,他小时候经常听长辈说起先遣连和后续部队从久玛错经过的故事。小时候,跟随父母放牧时,他还在久玛错看到过骆驼的骸骨。

  时至今日,先遣连的足迹已经几乎找寻不到。倒是有不少从改则过来的群众要经过此地,问起他们的目的地,一致的回答都是“去巴嘎!”

  普兰县巴嘎乡,坐落在冈仁波齐脚下,每年夏季,来巴嘎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乡里的宾馆常常爆满。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巴嘎乡群众依托冈仁波齐旅游资源,利用自家的牦牛和马匹,为游客提供运输服务,陆续吃上了“旅游饭”。后来乡里又成立了牦牛运输队等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年收入上千万元,带动了不少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

  近年来,为了解决部分群众的住房和发展问题,普兰县和巴嘎乡累计安排了27户103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到了巴嘎乡政府旁边的塔尔钦集中安置点。

  在这座现代化的小区里,一排排黄色的藏式民居整齐划一,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小区周边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孩子们在巷子里奔跑嬉闹,老人们围拢在一起拉家常。

  索南次仁是普兰县巴嘎乡雄巴村一组的村民,曾经过着逐草而牧、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由于家里人口多、牲畜少,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搬来塔尔钦集中安置点后,全家人不仅住进了好房子,也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收入直线上升。

  索南次仁的女儿旦增旺姆通过参加当地政府开展的厨师技能培训,学了一手好厨艺,2020年,在乡里开起了餐馆。“虽然今年餐馆只营业了两个月左右,但是收入有2万余元,为家里减轻了很大的负担,感谢党和政府,我一定努力提高自己的厨艺,为家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旦增旺姆开心地说。

  “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这是巴嘎乡脱贫攻坚工作呈现的可喜亮点。

  巴嘎乡党委副书记次仁巴珠介绍说,巴嘎乡结合区域优势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推动搬迁群众投入到产业发展中,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积极开展“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讲述勤劳致富的典型事迹,引导搬迁群众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极大地提高了大家靠双手勤劳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次仁念扎是巴嘎乡致富的又一个典型。他曾经和年迈的父母挤在一顶不大的帐篷中,父母没有稳定的收入,每年的学费、生活费都是一家人极为发愁的大问题。

  2017年,对于次仁念扎一家来说是一个转折点。那年暑假,他们一家搬进了塔尔钦集中安置点,住进了新居。他激动地说:“以前上学回家时,坐车到了乡里后,还要坐好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到家,现在一到乡里就到家了。”

  大学毕业后,次仁念扎在家门口开了一间茶馆,还得到了乡里的各种政策补贴。现在,除了在村里担任管理员的每年固定工资6000元以外,加上开茶馆的收入,次仁念扎的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我要杜绝‘等、靠、要’思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家人和村民致富,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次仁念扎自信满满地说。

  2020年,巴嘎全乡如期脱贫。

  冈仁波齐见证了70年前先遣分队的艰难跋涉,也见证了70年后巴嘎乡群众的脱贫历程。生活在冈仁波齐脚下的人们,迎来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责编: 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