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巧用“加减乘除” 写好“基层答卷”

——达孜区落实“基层治理年”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23-12-01 09:46:00 来源: 西藏日报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一年来,达孜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为基层治理全域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奋力落实“基层治理年”行动,围绕阵地建设、治理模式、服务提升等方面狠下功夫,运用“加减乘除”四步法,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堵点,不断筑牢基层治理基础,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助力村(社区)治理水平提档升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压实责任上做“加法”为服务增效

  达孜区委党建办商区委政法委按照“便于管理、便于组织、便于服务”的原则,将达孜区合理划分为76个网格并覆盖设立党支部,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有条件的联户单位设立党小组,明晰管理线条,形成“书记抓、抓书记”责任链条。通过3次基层治理务虚会、1次基层社会治理现场办公会、1次强治理行动推进会、1次阶段性总结会,围绕提升村(社区)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建立了“社区党委抓统筹、部门重协同、网格作底座”的基层治理框架,盘活辖区基层治理的资源,激发网格先锋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作用。根据农牧民群众需求,协调驻区、包保单位开展免费义诊、义剪、健康讲座、就业培训、消防讲座、未成年人保护宣传等各类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为民办实事中不断赢得农牧民群众的信任。

  在矛盾隐患上做“减法”为幸福护航

  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村(社区)前移矛盾隐患排查调处关口,依托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日常工作中,村(社区)矛盾调解员做到勤排查、多走访,为矛盾的发酵“减负”,常态化开展地毯式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不断完善工作台账,多元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村(社区)“两委”善用调解“工具”,依托村级调解室、综治直报平台网,巧用“三三调解法”,将矛盾化解从小从无,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为矛盾升级“减负”。村(社区)健全调解工作机制,以党组织为核心,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驻区单位和包保单位等为主体,构建了“1+4+N”的矛盾调处机制,为矛盾化解“减负”,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搜集、上报、回访工作流程,力争实现矛盾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74起,其中39起均已调解完毕,剩余35起正在积极调解中。

  在政策宣传上做“乘法”为治理夯基

  充分利用各单位成立的志愿服务宣讲队,多角度、多方位开展“法律知识进校园”“法律知识进村(社区)”等宣传教育活动200余场次,广泛开展文明创建、环境保护、民族团结、扶弱助困等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声音送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引导群众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同时借助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茶余饭后打造空中法治宣传阵地,帮助群众深入了解各项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暖心政策送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创优宣传渠道,达孜区融媒体中心利用自媒体、短视频开设法治课堂19期,全力打造线上线下宣传全覆盖;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转发、转评、推送朋友圈、好友群,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舆论环境。

  在为民纾困上做“除法”为幸福升级

  坚持分层级分领域制定方案,把干部职工、“四护队”、双联户、网格长、网格员力量等纳入群防群治队伍,定期开展“十大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分片包干逐户开展“敲门行动”,上门为群众“思想体检”,摸清“管肚子”更“管脑子”的底数,提高基层治理工作精细化水平,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工作格局。累计动员村“两委”敏感节点开展治安巡防2400余人次,网格员、联户代表隐患排查5500余人次,发现私搭电线、道路落石等隐患50余起,均已完成整改,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编: 陈卫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