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徒、打工到开办属于自己的汽修厂;从最初的负债20余万元到现在的每年盈余30余万元;从一人致富到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申扎县汽车修理工强巴,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出精彩的人生故事。
强巴出生于申扎县塔尔玛乡达龙村的一户普通牧民家庭。2009年,他考入那曲市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电焊专业。2012年,学校组织学生到申扎县一家汽车修理厂实习。毕业之后,他便留在了该汽修厂当学徒,开始了他的汽修学徒生涯。
从打扫卫生、扒轮胎、补轮胎等基础工作做起,强巴一边干体力活,一边自学汽车构造和维修理论。当掌握一定技能后,就跟着师傅打打下手、递递工具,慢慢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了车辆维修技术。虽然很苦很累,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强巴就能独当一面,成为一名合格的维修人员。
2016年,学有所成的强巴开启了外出打工之路,将四年学徒的经验付诸实践,开始独自尝试汽车修理工作,一辆、两辆、三辆……他不断钻研、摸索,凭借勤奋和毅力,逐渐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完成了从学徒到技师的转变。
2018年,强巴决定开办自己的汽修厂。然而,创业资金成了最大的难题。尽管他攒下了一些积蓄,但仍面临2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强巴没有退缩,他向亲戚朋友借钱,甚至从银行贷款,最终在申扎县城开起了属于自己的汽修厂。
创业初期,强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汽修厂逐渐步入正轨,年盈余30余万元。强巴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实现了从负债到盈余的华丽转身。
2022年,那曲市开展了“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强巴积极参与,并在市级决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他的事迹被县委、县政府选树为典型,并通过网络载体广泛宣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第二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中,强巴再次发力,一举拿下市级决赛第一名。
“‘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更为我们增添了展现才能的勇气和决心,一次次的奖项,给我的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强巴深知,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回馈家乡。2022年,他与人合作,在申扎县开了一家物业公司,聘用的8名员工全部为当地困难群众,并为他们每人开出了8000元的月薪。2023年,他又承包了色林措公司的扶贫砖厂,开工期间工人工资达到260元/天,解决了16名群众的就业问题。
“自己一个人技术好不算厉害,让大家个个技术过硬才能做出成绩来。”这是强巴始终坚守的信念。他不仅自己苦练技术,还十分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针对汽修厂学徒,不仅包吃包住,还根据他们的工作难度和积极性支付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月薪。截至目前,已有20多名年轻人跟随强巴学习汽车维修技术,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了人生价值。强巴说:“能为家乡人民作点贡献是我最大的幸福。”
强巴,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到成长为申扎县小有名气的“老板”,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强巴的奋斗之路,正是那曲市新时代乡村振兴下无数奋斗者的缩影。只要有梦想、肯奋斗,任何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书写出精彩的人生篇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