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波密县古乡嘎朗村农村公路。记者 余书冉
路,不仅是出行的希望,更是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农村公路如同一条条血管,将千家万户紧密连接,引领着乡村走向新生活。近年来,西藏“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日益织密的农村公路网络,使农牧区经济社会和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成为有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以前,从措麦村到常木村是土路,夏天有积水,冬天会结冰,出行很不方便,直到2024年10月底,柏油路通了,村民出行方便了,来村里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桑珠是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镇措麦村村民,措麦村至常木村全长6.5公里,过去村民出行需步行1个小时,农牧产品运输受阻,文旅资源也“藏在深山人未识”。
2023年8月6日,随着北京援藏“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公路改建项目启动,为高原上的两个村庄铺就了一条“幸福路”。2024年10月底,这条公路提前竣工通车,昔日的土路升级为6米宽的柏油路。
当下,正值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开车行驶在乡村公路上,像是在金色的海洋中穿梭。如果大家周末想到这里游玩,村庄附近还有林卡可以休憩。措麦村村民尼玛走在柏油路上,感慨地说:“原本以为修好是水泥路,没想到是一条6米宽的柏油路。路通了,来这里旅游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路通了,前来措麦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了。为了抓住旅游资源,措麦村不仅建起了民宿,还开发了徒步路线,进一步拓展了两村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常木村与措麦村沿线旅游资源丰富,距离堆龙德庆区城区较近,这条乡村道路升级改造后,不仅改善了村庄之间道路通行环境,更重要的是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出行要求,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增收。
“我们家住在堆龙德庆区,附近有很多好玩的地方,采摘、赏花、骑行、过林卡等。周末我喜欢带着家人开车到附近郊游,既增加了家人之间的感情,又让孩子们可以接触一下大自然。”当地居民达瓦说。
拉萨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拉萨市今年争取市县财政配套资金1.73亿元,实施8项自然村通畅工程,完成投资1.65亿元;4个养护修复工程投资2796.03万元、6个危桥改造工程投资1333.2万元、3个安防项目投资1273.83万元,均已完工。
“村里通了硬化路、邮政物流也很便利,我们村的特色编织产品能够快捷地销售出去。”日喀则市白朗县旺丹乡桑巴村党支部书记白央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十多年前创办了特色编织合作社,她对交通发展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深有感触。
从白朗县城开车走平坦的县乡公路,仅需40分钟便到达了桑巴村村委会,村委会通往村内各处的道路全部是硬化路。
两年前,桑巴村一半以上的路还是高低不平的土路,人居环境和出行条件较差。2023年,村里修通了3.78公里的主干道,路面宽度达五六米,并且通到了每户村民家门口。白央表示,近年来,凭借日益完善的公路和邮政快递,桑巴村的特色编织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产品已经卖到了全区各地,交通发展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受益了。
由于出入桑巴村的交通和物流越来越便利,特色编织合作社订单越来越多。向外发货目前主要靠邮政物流。白朗县整合设立“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按照“一村一站”原则,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将民营快递寄达农村的快件代运至乡镇和建制村,极大地便利了农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桑巴村的特色编织业便受益于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发展。
据白朗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旦增曲丹介绍,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统筹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以县城为骨架、乡镇为节点、辐射村组的路网体系。目前,白朗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468.32公里,乡镇通畅率达100%,建制村道路硬化率实现100%。已累计开通农村客运班线8条,乡镇通客车率达到100%。
进出有好路、产业有出路、致富有门路……伴随着“四好农村路”的不断延伸,西藏农村群众通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幸福大道越走越宽。2024年,西藏实施公路交通建设项目431个,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49万公里;实施309个农村公路通畅项目,新增17个乡镇、192个行政村通硬化路,乡镇、行政村通畅率分别达97.99%和86.05%,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9.48万公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