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央金(前排中)向村民宣讲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林周融媒提供

图为央金(右三)在田间地头向村民宣讲惠民政策。林周融媒提供
在林周县江热夏乡拉顶村,提起央金的名字,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她是我们心里的‘主心骨’。”从16岁踏上基层岗位,历经林周农场统计员、自然村组长、乡妇女主任,到如今的拉顶村党总支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身兼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自治区基层宣讲员数职,40余载春秋里,央金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笔墨记录民生,将一本本沉甸甸的工作笔记,写成了为民服务的“实干手册”,更让党的惠民政策在乡野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初中文化不是短板,为民服务的本领才是根本。”这是央金常挂在嘴边的话。40多年来,无论岗位如何变动,她总能挤出时间翻书本、读报纸,把政策要点记在笔记本上,走到哪儿、听到哪儿、记到哪儿。“村民的诉求不能等,政策的要点不能漏。”她的笔记本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密密麻麻的民生琐事:卡隆桥雨季通行危险、合作社青稞销路需拓宽……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文字,正是她履职尽责的生动注脚。
作为三级人大代表,央金始终把“听民声、解民忧”放在首位。“她从不会自己拍板,总是先听大家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再带着我们一起干。”拉顶村第十三批驻村工作队队长杨坤这样评价她。2022年,江热夏乡“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推进到拉顶村,部分村民因房屋地基偏低,担心施工影响居住安全,不愿配合。得知村民顾虑后,央金揣上笔记本开启“敲门行动”,连续一周早出晚归,挨家挨户走进村民家里,耐心倾听诉求,把“担心房屋受损”“希望优化排水”等30余条意见逐一记录梳理,形成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在她的推动下,施工方案迅速调整,增设防护措施、优化排水系统,既保障了工程如期推进,又消除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2025年初,顶雪组、古吉组村民反映的“出行难题”被央金记进笔记本:雨季蹚水、冬季踏冰,卡隆桥走得人心慌。这座年久失修的危桥,是两组村民多年的心病。央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带着村民的诉求奔走于县人大和交通运输部门,从提交建议、跟进审批到监督施工质量,全程紧盯不放。如今,平整宽阔的新桥已投入使用,既打通村民出行安全通道,更让农产品运输便捷,成为乡村致富路。这些年,从推动乡村道路硬化终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望天田”变“丰产田”;从解决村民医保、养老等急难愁盼,到牵头成立合作社带动增收,央金紧盯民生痛点、破解生活难点,用一件件实事赢得了村民的信赖。
除了为民办实事的“实干家”身份,央金还是让政策“活起来”的基层宣讲员。作为自治区级宣讲员,她先后获评“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西藏自治区“重大活动”先进个人、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4年在拉萨市“金牌”宣讲员活动中获评优秀宣讲员,在林周县宣讲“大比武”中斩获佳绩。在她看来,荣誉只是动力,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政策,才是宣讲的目的。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央金反复研读报告,笔记本上画满重点。“总书记说的‘三件大事’,我都亲身经历过。”宣讲现场,她不照本宣科,从村民熟悉的变化说起,“这十年,村里路宽了、水电通了,孩子上学有补助、老人看病能报销,都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她化身政策“翻译官”,把抽象改革举措转化为鲜活场景:“咱们村的特色种植合作社,就是改革带来的福音。这次全会部署乡村振兴改革,以后国家支持咱们把青稞制品、手工艺品卖得更远、赚得更多。”说着举起身边的农产品包装样品,让村民对好日子满怀期待。
今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结束后,央金带着满腔热忱走进田间地头。趁着村民劳作间隙,大家围坐成圈,一场“跟着共产党走,日子才会越过越幸福”的宣讲开讲了。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自身经历和村民衣食住行的变化,生动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以前走泥泞小路,现在走水泥路;以前住土坯房,现在住新居;以前孩子上学条件差,现在有‘三包’政策和完善设施。”桩桩件件,都是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见证,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深深扎根村民心中。
40余载光阴流转,从青涩的少女到沉稳从容的主心骨,央金的容貌变了,但扎根基层的初心从未改变。一本本磨得卷边的笔记本,记录着对村民的牵挂;遍布全村的足迹,丈量着对责任的坚守;生动鲜活的宣讲,传递着对信仰的执着。她就像党在基层的一面旗帜,映照着拉顶村从泥泞走向坦途、从贫困走向富足的变迁,温暖着每一位村民的心。
“只要村民需要,我就一直宣讲下去。”面对未来,央金眼神坚定。在拉顶村的田间地头、村民院落,这位“主心骨”的身影仍在忙碌。她的笔记本在不断增厚,党的惠民政策将在她的践行与传递中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