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洗车方便得不得了,我这次只花了12元就洗得干干净净,价格也太实惠了。”在山南市乃东区泽当城区的24小时自助洗车点,市民德吉一边操作设备一边点赞。这处集便捷、实惠、环保于一体的洗车点,是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打破地域限制、发展“飞地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实践,既破解了市民“洗车难、洗车慢”的民生痛点,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的增收活力。
党建引领谋新篇
精准对接需求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也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今年以来,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党委、政府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党建为引领破解发展难题。
针对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思路单一、资源有限的情况,结巴乡党委一方面组织乡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等开展12场次专题大讨论,50余人次参与凝聚共识;另一方面组织由16人组成的考察组赴武汉、拉萨等地取经,调研先进模式与新业态增长点。最终形成共识,打破地域限制,依托泽当城区资源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
考察中发现,泽当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带来“洗车难、洗车慢、价格高”的民生痛点,结巴乡精准锁定24小时智能自助洗车机项目。“该设备支持扫码自主操作,含清水洗、泡沫清洁等多种功能,根据洗车时长进行收费,兼具节能环保、成本低、收益稳等优势,契合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结巴乡党委书记洛桑顿珠说。
项目确定后,结巴乡主要领导多次调度统筹,村“两委”全程参与并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积极争取2025年中央财政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资金。组建专项工作组负责设备采购、选址、施工等全流程工作,确保项目高效落地。
运营成效亮眼
集体经济焕发新生
今年3月,首批3台自助洗车机在泽当城区昌泽小区、罗布林卡社区率先试运营。凭借24小时服务、操作便捷、价格亲民等突出优势,项目一经推出便广受市民青睐。试运营期间,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指导、张贴操作指南等方式帮助市民快速上手,同时收集用户反馈优化服务流程,累计发展会员600余名,实现营业收入3万元,充分验证了项目的市场可行性。
随着市场认可度提升,结巴乡加快项目布局,后续15台设备陆续到位。洛桑顿珠介绍,截至目前,全乡已完成18台自助洗车机的投放部署,分别在泽当城区居民密集区、交通便利地段顺利运营。新投运的15台设备延续良好态势,已发展会员410名,实现营业收入10190元,整体运营稳健向好。
作为结巴乡桑嘎村村集体经济项目,自助洗车机不仅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更优先为村民提供设备维护、卫生清理、现场指导等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该项目突破地域限制,依托城市市场资源,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乘势而上再发力
绘就共富新蓝图
24小时智能自助洗车机项目的成功运营,为结巴乡发展村集体经济打开了新思路。结巴乡党委、政府将以该项目为支点,持续深化“飞地经济”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引导各村立足实际、对接市场,探索更多契合时代发展的集体经济模式与服务项目。“今后,我们也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提升现有项目运营管理水平,同时围绕城市居民需求,调研拓展更多新业态。”洛桑顿珠表示,结巴乡还将加强运营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与风险防控意识,确保集体经济项目稳健发展。
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关乎村民福祉的实事工程。结巴乡通过创新“飞地经济”模式,让村集体经济从“小打小闹”走向“规模化、市场化”,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未来,结巴乡将继续真抓实干,走好具有结巴乡特色的乡村振兴共富路,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图”逐步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实景图”,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族群众。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