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推进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

发布时间: 2024-05-06 11:09:00 来源: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跨区域的显著特征,需要先进科学技术作支撑。我们要牢牢把握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新机遇,运用数字技术推进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

  助力提升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协同性、精准性。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把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运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大力推进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有助于不断提升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协同性、精准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也应看到,目前我国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数字技术拓展应用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需要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要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转化,为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赋能提质。

  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更聪明、更高效、更便捷。目前,数字化和绿色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趋势。通过对生态环境大数据的采集、共享、适配,借助强大算力挖掘海量数据中蕴藏的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有助于系统捕获、准确识别、实时追踪和远程监测环境演化数据,为及时发现生态风险、发出污染预警、进行综合研判处置、推进生态智慧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深入推进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需要加强生态环境数据库建设,努力绘就全国生态环境数据“一张图”,编制天空地立体智能感知“一张网”,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数字模拟、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决策过程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让生态环境治理更聪明、更高效、更便捷。

  找准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一个显著优势在于能够突破区域时空限制,有效汇聚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公众等多方智慧和力量,推动形成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的强大合力。同时也应认识到,数字技术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结合,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明确方向、探寻路径的过程,需要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广泛运用于环境监测评估、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察执法等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和流程,通过对海量环境数据的采集分析,实现对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预判、精确溯源、精准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水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责编: 王东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仇怡: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效能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 [详细]
  •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4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详细]
  • 加快培育数字人才,汇聚发展核心动能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壮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提供政策保障。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