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三重要求

发布时间: 2024-06-24 14:39:00 来源: 南方日报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要素的发展,生产要素具体体现为土地、资本、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水平既定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简而言之,就是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对生产要素的构成、生产要素的质量提升、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新质生产力是包含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

  纵观人类社会,主要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数字经济三种经济形态。在农业经济时代,人类靠土地维持生计,劳动者只能通过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升农具使用技艺来改进技术以增加生产。在农业文明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土地、技术,土地是核心要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化大生产中增加了资本这一要素,资本家通过建立工厂制度以及后来的公司制度,使用资本来推动劳动生产,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并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财富增长。资本是工业文明的核心生产要素。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是加快发展生产力的主要方向,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不仅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也是全新质态的核心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然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因此,数字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明确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其中一项重要的部署就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二、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自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质量提升

  生产力既涵盖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基本要素,也包含科学技术等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相结合,从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是新技术。新质生产力与科技革命紧密相联系,由技术革命性突破而催生。新技术发端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全球范围的网络链接生成海量数据,云计算、大数据等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2021年元宇宙兴起,人类社会迈进数字世界。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也是其发展的重要表现。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数字技术的进步及其与生产要素相结合,使劳动者成为具有知识化、专业化能力的新劳动者,数据思维、创新思维相应提升,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互联网平台等成为新劳动资料,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成为新劳动对象。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生产要素的质量提升,从而也大幅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

  三、与传统生产率相比,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自于生产要素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意味着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质优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顺畅流动。传统农业经济依靠投入劳动者、劳动工具提高产量,工业经济依靠投入资本、雇佣更多劳动力以及改进技术来实现经济增长。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依靠资源驱动的老路,走低消耗、高效能的经济增长新路径,减少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靠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

  创新意味着内外部资源的重组,也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配置融合。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为数据要素赋能。随着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数据资源实现加快收集、积累、分析、处理。数据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也为数据的流通、共享和使用规范化提供了立法保障。数据赋能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创新既包括劳动者个人发展层面的培养激发创新思维,也包括社会发展层面的科技进步所需要的创新驱动。企业是社会创新的主体。企业科技创新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量子云算力集群、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完成总装、第三代“香山”RISC-V开源高性能处理器核、“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转角氮化硼光学晶体原创理论与材料…… [详细]
  • 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

    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涉及多系统的升级与系统间的协作,重在促进产业链价值升级,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详细]
  • 在更高起点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中部地区崛起,不仅实现了高质量,而且跑出了加速度。中部地区以占全国1/10多一点的陆域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1/4以上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5以上的经济产值,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