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发挥辅导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发布时间: 2025-08-22 09:58:00 来源: 青海日报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青年学生价值观多元涌动、成长路径多样交织,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命题。在此关键节点,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其角色不再局限于“事务管理员”或“心理疏导者”的传统定位,而是日益凸显“政治引路人”“价值播种者”“思想点灯人”重要身份。从理论引领到实践指导,从价值培育到心理引导,辅导员正以前所未有的专业姿态和精神自觉,承担起新时代育人主阵地上的关键使命。

  以理铸魂,引领学生把握价值观“方向标”

  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价值观的塑造如同定海之针,是其人生航向的根本定位。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最贴近学生的工作群体,承担着“以理铸魂”的核心使命,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一责任人”。辅导员的价值引领功能,不仅应体现在宏观政策传达和理论理念阐释方面,更应落实在日常思想沟通、价值纠偏、精神塑造等工作细节深处。

  辅导员是校园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承担者,在学生最敏感、最现实的问题上,扮演着解释者、引导者和干预者的角色。辅导员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与理论素养,能够及时将党的声音和国家发展战略传达给青年学生,在“关键时刻”发声,在“关键节点”定向。同时,在价值观冲突的现实场景中,辅导员还需善于利用学生关切的社会热点,开展“微主题”教育谈话,借助新媒体阵地实施“以事说理”“以情引理”等个性化引导策略,真正做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以情育德,当好学生个性建构期“知心人”

  辅导员是价值辨析与理性思维的引导者。高校学生处于价值探索和个性建构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在日常谈心谈话、宿舍走访、朋辈引导中,要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介入,用理性、温度与判断力,引导学生正确区分“自由”与“放纵”“个性”与“责任”“批判”与“建设”。这不仅是政治教育的延伸,更是价值观教育的深化,帮助学生在复杂语境中形成独立而坚定的思想定力。辅导员通过设立“辅导员开放日”、开展“师生面对面”等活动,可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中接触价值观讨论与情感引导,建立起信任的桥梁;在节假日为留校学生组织联谊、在突发事件中主动靠前服务,都是辅导员以情育德的真实写照。

  以身示范,树立学生成长路上“行动坐标”

  当前,国家层面正在不断强化辅导员在思政体系中的定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均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思想引领能力建设,提升其在“三全育人”格局中的主体地位。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辅导员正是以自身的德行践履,成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看得见的“坐标”和可亲近的“标杆”。在抗疫志愿、应急服务等特殊事件响应中,辅导员常常第一时间投入现场,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价值标杆,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主动融入社会责任与国家需要中。

  以行立教,助力建设好育人育才“生态圈”

  作为思政理论与生活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与课堂上传授的宏大理论相比,辅导员更侧重在学生寝室、社团和实践活动中,以贴近学生的话语方式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可理解、可认同的生活经验,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从组织志愿服务到开展网络引导、处理日常事务,辅导员把主流价值观嵌入学生成长的各个场域,实现从“灌输式”向“浸润式”的转变。

  在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红色研学、公益创业等项目中,辅导员提前介入选题设计,强化对活动主旨的思政统领。同时,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等制度,将学生参与公共事务、服务社会的过程纳入成长评价体系,使思政教育“有痕迹、可评估、能反哺”。正是他们持续不断的真情投入与专业坚守,推动形成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事育人”的良好生态,使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第一方阵”,既是青年思想的塑形者,更是理想信念的传递者。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伟大使命感召下,他们以理铸魂、以行立范,在润物无声中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教育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只有真正重视“关键队伍”作用的发挥,才能在“关键课程”上取得突破。让我们把握“时代之问”,回应“青年之需”,以辅导员为支点,撬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跃升,绘就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精神图谱。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思考

    从嘉兴南湖红船上的初心启航,到遵义会议上的战略转折;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长征途中的坚韧不拔;从抗日烽火中的民族觉醒,到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时代答卷…… [详细]
  • 推动非遗音乐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前沿阵地。始终秉承文化育人理念,积极推动非遗音乐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不仅是高校教育创新的集中体现,更是落实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 [详细]
  • 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