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伟大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发布时间: 2025-09-16 09:59:00 来源: 青海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0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取得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伟大抗战精神,承续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支撑亿万中华儿女在至暗时刻挺立不屈脊梁,引领一个古老民族实现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命运转折,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注入不可或缺的力量。

  抗日烽火,点燃民族凝聚火种。抗战时期,日寇铁蹄践踏我国土。在生死存亡之际,中华儿女跨越山海阻隔,迸发出捍卫家园的磅礴力量。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汉族、满族、朝鲜族等11个民族群众会聚在党旗之下,采取多种斗争形式,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烽火连天的华北抗日战场,有一支令日寇闻风丧胆的部队——回民支队。这支以回族同胞为主体的抗日劲旅,在冀中平原英勇杀敌,屡建奇功,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铮铮铁骨战强敌、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等一批抗日英烈和“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昭示我们: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只要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就没有不可能突破的关口,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一伟大胜利充分表明: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全民族抗战的斗争实践、新型民族关系的塑造、中华民族话语体系的建构和各民族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党的引领,照亮民族觉醒征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其卓越的政治领导、科学的战略谋划、模范的军事行动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无可争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最早举起抗日旗帜,唤醒民族救亡意识。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决议,深刻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全民族抗战。《论持久战》不仅为中国共产党,也为整个中国的抗战提供了科学的战略指导,成为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强调战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民众之中,必须在全国进行必要的政治经济改革,动员和依靠广大民众,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具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日军封锁和国民党顽固派经济围困的极端困难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艰苦奋斗的精神象征。这一切,都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最厚重的馈赠: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纵有惊涛骇浪横亘前路,亦能以众志成城的姿态踏浪而行。

  统一战线,汇聚民族抗战洪流。“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面对民族危亡的至暗时刻,中国共产党以非凡胆识打破阶级隔阂、消弭派系纷争,将星星点点的救亡图存力量熔铸成全民族抗战的铜墙铁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性地实现了阶级矛盾让位于民族矛盾的战略转向。处在亡国灭种危急关头,国共两党搁置分歧,建立起涵盖各阶级、各党派的广泛联盟,这一关键抉择得到了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使我们党在复杂政治局势中挺立潮头、赢得主动。在共同御敌过程中,国共双方也有斗争和摩擦,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没有破裂,在这场事关人类命运的大决战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发扬“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空前地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下,捐弃前嫌,一致对外,共赴国难,奋勇抵抗,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新觉醒的里程碑。抗战胜利的历史昭示我们:团结对中华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爱国、团结永远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铭记历史,共创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正是伟大抗战精神,淬炼了中华儿女的血气精魂,重铸了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伟大抗战精神,如巍峨的丰碑,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如不熄的火炬,照亮伟大复兴征程。从河湟谷地的“青绣”非遗工坊里各族绣娘共绣民族团结图景,到三江源头生态管护员跨民族组建巡护队;从“中国原子城”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为铸造国之重器默默奉献,到青藏铁路建设大军在世界屋脊书写各民族协作传奇……以团结凝聚力量、以奋斗铸就伟业,正是青海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如今,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创建扎实推进,当“唐蕃古道”文旅经济带串起民族文化产业走廊,当光伏产业园“蔚蓝之海”映照各族群众的幸福笑脸……这片高原正将抗战时期“勠力同心、共赴国难”的精神火种,变成热爱高原、扎根高原、奉献高原、建功高原的铮铮誓言,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生动实践,始终懂感恩、有情怀、重实干,保持实干的劲头、实干的底色、实干的定力,不断锤炼争先的意志、争先的品质、争先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作者单位:青海开放大学)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