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新医科建设路径

发布时间: 2025-11-19 10:31:00 来源: 青海日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到来,亟需加快“新医科”发展,即从人的整体出发,实现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的转变,建设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医学体系。本文在尊重和把握医学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尝试探索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新医科发展的具体范式,以期为更好培养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卓越医学人才提供实践参考。

  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健康中心大医学观。其一,需以科学调查统计为基础,扫除研究盲区。搜集查阅目前资料,如我国在高等教育和卫生健康领域所印发的一系列重要文件,聚焦医学人才培养与“新医科”建设相关政策,从理论阐释与政策解读“双维度”提炼出具有落地性的发展建议,为“大医学”理论建构打下基础。其二,需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大力推进医文、医理、医工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以培养一大批符合时代需求的卓越医学人才为目标,将专业与特色、教学与科研、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打通专业隔阂和壁垒,促进“大医学”格局的构建,进一步推进相关研究体系的建立。

  按需谋划研究,拓展地域特色发展路径。其一,依据当地政府有关教育卫生方面的政策,挖掘地域独特稀有资源,转化成新医科发展的重要要素。如广西医科大学准确把握并遵循高校特色和地方特色,集学校之力打造地中海贫血、鼻咽癌等防治研究中心,推动疾病在临床、预防、基础、药学和转化等各学科的前沿基础与应用研究。其二,结合当地民生需求,将地域特色与当地需求精准结合,实现以需求构建研究谋划,通过新医科与工科、医养结合、医文结合等,实现健康产业的精准结合。其三,将地方文化融入新医科发展理念中,将民族团结等融入新医科课程体系中,实现新医科目标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理念的深度融合,也为其他医科院校提供可借鉴的融合方式。

  创新培养模式,建设优质人才培养梯队。其一,推动医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基础,将专业学习与实践培养相融合,培养学生从专才向通才发展。以AI+为载体,开设医学数据分析、医学人工智能等课程,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医学难题的能力。其二,推动医学与人文学科知识相融合。开设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健康传播学、医学卫生学、医学法学课程、通识课程专题讲座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如广西医科大学在人文通识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素质拓展等进行主题式整合,按“网络平台+课前主题学习+课堂引导+课后复习巩固”方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质效。其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专业方向紧密契合。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和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结合与医学相关的节日,如护士节、世界卫生日等,根据不同医学方向的学生特点,组织学生进医院、社区、福利院等,为群众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实现医学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紧密契合。

  加强师资建设,不断夯实教育教学基础。其一,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师资队伍建设是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推进新医科建设的重要保证。应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做好科学规划,实施以提升专业竞争力为重点的高层次优秀人才中坚力量培养工程。其二,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医科院校中的各二级学院与学校人事部门要组织做好人才招聘工作,为优秀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也要加强本院教职工的内培提升工作,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其三,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吸引力。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科学研究奖励办法等,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提供政策、制度和物质保障,让制度成为推动高层次人才成长发展的保障,激发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

  建构评价体系,增强新医科发展科学性。其一,在制定医科院校规划时,可运用SWOT分析当前医科院校战略规划文本的现状,结合中外经典案例,将规划分为DPDE四个环节,即D(diagnose,诊断)、P(plan,设计)、D(do,执行)、E(estimate,评估)。通过横向比较,反思规划保障与规划评估,确保规划效能,提高新医科发展纲领的引领作用。其二,注重科学评价体系的多维度、全方位、科学性。通过引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对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等,利用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多方评价,以便针对性地改进,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1KY0069),大学治理体系中高校基层行政的角色冲突与调适研究;2024年度医文融合下医学院校文科硕士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2024107)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