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从住房变迁看民生改善

发布时间: 2025-09-15 09:42:00 来源: 西藏日报


图为刚组宽敞明亮的新家一角。记者 武沛涛 摄

  傍晚,在山南市乃东区乃东街道郭沙社区,62岁的刚组踏着余晖回到家。走进浴室拧开花洒,温热的水流瞬间冲去一身疲惫——这样寻常的惬意,在他幼时曾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现在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刚组穿好睡衣从浴室出来,倒上一杯酥油茶,惬意地靠在沙发上。阳光穿过屋顶的玻璃天花板,在一楼墙壁投下斑驳的光影。望着二楼的房间,刚组回忆起了半个多世纪前。

  1963年出生的刚组,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那会儿全家挤在5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四个孩子和父母睡在一处。泥土混合茅草搭成的屋顶,逢雨天就成了‘漏斗’,雨水顺着缝隙往下淌,墙壁被泡得直掉土块,屋里地面泥泞不堪,家人时常打滑摔倒。”刚组说,“没水没电,屋顶矮得很,窗户小得像个洞,屋里黑黢黢的,人挤人不说,还总吃不饱、穿不暖,住得真是遭罪。”他轻轻搓了搓脸,语气里满是感慨。

  1983年,他与妻子结婚时,请工人用水泥、砖块盖了新房。2000年前后,他把小院修葺一新,空地上建起仓库,农用机具、牲畜都有了安稳的“家”。

  “党的十八大之后,日子是更加亮堂!”刚组说,他亲眼见证着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少居民开始挖下水道、装抽水马桶;社区建起两个化粪池,家家户户完成旱厕改造。

  2023年,刚组一家建的300平方米二层复式楼房拔地而起,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了独立的房间,敞亮的窗户让阳光洒满每个角落,浴室里随时能洗上热水澡。“哪还用专门往市里澡堂跑?自家浴室就能洗得舒舒服服。”刚组话语里,都是对现在生活的满足,“不仅如此,现在还人畜分离,家里面再也不臭了,苍蝇蚊虫都少了。我当时小学都没毕业,现在孩子们都考上了大学……”

  从漏雨的土坯房到坚固的水泥房,再到敞亮的复式楼,刚组一家住房的变迁,不仅是面积的拓展,更是西藏发展变化的生动缩影,越来越多家庭“住有所居、安居宜居”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从“风沙源”到“绿富美”

    九月的高原,天朗气清。沿雅鲁藏布江北行,记者一行来到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艾玛乡山巴村。道路两旁,连绵的白色土豆花随风起伏,如轻纱覆地,为曾经的戈壁滩添上一抹温柔的亮色。 [详细]
  • 藏北奏响和美乡村新牧歌

    9月,海拔4800米的藏北高原草场已有寒意,那曲市申扎县申扎镇姜戎村的清晨却格外忙碌。 [详细]
  • 金秋好“丰”景

    秋收时节,广袤田野铺展金色画卷。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大型收割机轰鸣穿梭,村民忙碌其间,丰收喜悦洋溢脸庞。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