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解决和提升全县4个乡镇13个自然村群众安全饮用水保障问题,近年来,朗县通过探索“低空+能源”“反滤廊道+多层级过滤适配”等方式,破解农村供水“施工难”和“成本高”问题,让水资源真正成为滋养民生、赋能城市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动能。
面对高原复杂地形与茂密植被带来的运输难题,朗县水利局联合施工单位引入无人机运输管材等建材,单次载重达50-70公斤,每日可运输60-80次,大幅提升运输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与施工风险。针对水源点偏远带来的设备能耗问题,项目充分利用当地日照优势,配套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绿色能源自给,降低对外部电网的依赖,保障设备在无电地区稳定运行,显著提升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
针对农牧区水源易受雨季泥沙、腐烂动植物、冬季水源结冰等情况影响水质的问题,朗县水利局在水源点采取反滤廊道预处理,对较大杂质采取第一道拦挡+核心过滤(石英砂过滤/活性炭吸附/树脂软化/超滤UF/反渗透RO)的多层级工艺,对高浊度水源强化池进行处理,对微污染水源增加活性炭吸附,确保水源水质达标。
随着朗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扎实推进,不仅让群众从“喝上水”转向“喝好水”,也为农村种植、养殖和庭院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水源,实现“供水惠民”与“产业兴户”双赢,切实筑牢乡村振兴的水利根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