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旅游

北京门头沟创建"基本无违建区" 永定河沿岸度假小木屋被拆

孟竹 发布时间:2019-05-24 15:28:00来源: 人民网-北京频道

  京西十八潭景区内度假小木屋被拆。人民网 孟竹 摄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孟竹) 2019年底,北京市门头沟区将建成“基本无违建区”。今年4月,门头沟区开展拆违“70天大会战”行动,将在70天时间内高密度、高频次组织集中拆违整治行动,力争在6月底完成全区的拆违任务。

  截至目前,门头沟全区已拆除违法建设3548处,涉及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其中拆除永定河主河道内违法建设110处,涉及建筑面积2.32万平方米。其中,2018年门头沟区开展的“百日攻坚”行动共拆除违法建设147万平方米,其中拆除永定河主河道内违法建设248处,涉及建筑面积6.68万平方米。下一步,门头沟区将统一对拆违点位进行规划设计,恢复原有的河岸生态,同时强化对浅山区及永定河周边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专项治理,力争创建完成“基本无违建区”。

  为此,门头沟区成立了总指挥部,四套班子“一把手”齐上阵、负总责,包片到镇街。在加强督导方面,门头沟区采取“领导带头督、疑难问题专项督、日常巡查督”等措施,分工包片,全天候、全时段、全区域巡查违建拆除工作。

  记者从门头沟区了解到,区政府要求各镇街对应拆除的逐一明确拆除时间和责任人,以“一天都不能耽误”的态度,全面推进拆违工作,做到应拆尽拆,严格落实市专指办提出的“四必须”标准,即严重影响总规和分区规划实施、妨碍“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违建必须处理到位;位于水源保护区内、位于河道蓝线内、侵占自然河湖和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位于生态红线内、涉及浅山区一般性违法的违建必须处理到位;存在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等隐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违建必须处理到位;上级督查督办、群众反映强烈、新闻媒体曝光的违建必须处理到位。

  京西十八潭景区内,分布在山间的11座用于度假休闲的小木屋陆续被拆。人民网 孟竹 摄

  永定河沿岸“爆款”度假小木屋被拆

  5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安家庄村境内的京西十八潭景区,这里拆违已经进入第5天。记者现场看到,曾经分布在山间的11座用于旅游度假休闲的小木屋已被整体拆除3座,城管联合属地正在对景区内的剩余违建进行拆除,“这些小木屋是景区的住宿接待设施,根据河道蓝线内的生态规划,必须进行拆除。”门头沟区城管执法监察局副局长杨兆辉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十八潭景区已拆除违法建设4处,涉及建筑面积 171.88平米,整体拆除工作预计将在6月10日结束。

  记者了解到,此前,每到旅游旺季将至,这些小木屋都会早早的预定爆满,木屋面积约在30-60㎡不等,每年收入约有几十万。景区负责人李卓介绍,由于木屋位于永定河蓝线内,为保证河道安全,景区决定主动拆除。

  王平镇副镇长刘帅介绍,第一批永定河沿线违法建设台账,王平镇共涉及25处。截至5月21日,王平镇第一批台账共25处已全部销账。王平镇的拆违工作只是门头沟区创建“基本无违建区”,是开展永定河沿线拆违“70天大会战”的一个缩影。2018年8月,门头沟区启动创建“基本无违建区”,根据计划,2019年底该区将建成“基本无违建区”。

  永定河在门头沟区全长101.26公里,途经妙峰山、王平、斋堂等7个镇,曾经的永定河畔建起了不少度假村。作为永定河河道沿线违建综合整治的重点镇街,妙峰山镇此次拆违力度同样很大。“我们去年就对位于河道蓝线内的12处鱼塘的地面建筑进行了拆除,今年马上要对这些鱼塘进行填平和覆土,还有几处度假村和农家乐也在有序拆除中,”门头沟妙峰山镇工会主席孙天中告诉记者,由于比邻永定河妙峰山段,依水而建的鱼塘、餐厅、农家乐成为不少村民靠水吃水的盈利手段,其中已被拆除的12处鱼塘位于担礼村的斗量河滩,总面积有6000平方米,在进行完覆土后,镇里将会对这里进行基础绿化。

  多种方式防违建反弹 “控新生”不力将被约谈

  “根据市里相关部门下发的通过卫星拍摄的违建图斑点位以及每月定期传送的街景及永定河河道的图片,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现场走访,对任何可疑线索都不放过”,门头沟区城管执法监察局副局长杨兆辉介绍,在做好拆违工作的同时,门头沟区还将严防新生违法建设,并防止已拆除违法建设的反弹。

  城管部门采用“天上拍”、“街面巡”、“视频探”、“举报查”等多种方式,重点筛查可疑点位,开展日常巡查,特别是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新生违建的实时监控,发现违建及时处置。目前,该区建立了严控新生违建的“镇街—村居”主体责任网格,纪检监察机关对属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履职情况以及村居的落实情况开展责任倒查,“控新生”工作不力的地区,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情节严重的启动问责程序。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