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觉木隆的藏戏人

    觉木隆藏戏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藏戏传人,比较出名的有19世纪后期的戏师兼队长扎西顿珠,20世纪初期的队长兼戏师米玛江村等。1959年以前的队长叫“拉直”(画师〉扎西,也非常能干。

    2003-06-04 10:43
  • 拉萨的色彩与旋律

    世纪之交前后,我在布达拉宫脚下度过了2000个日日夜夜。这是我从1963年第一次接触西藏,走进藏民族的生活中之后,在拉萨驻足最长的一段时光。回首往事,拉萨的色彩与旋律使我魂魄荡漾,刻骨铭心。

    2003-06-09 15:54
  • 德冲温泉景区是最美的净土

    “这里是一块最美的净土”是荷兰人亨特说的话。去年7月亨特来西藏旅游,驱车到了墨竹工卡县直贡区门巴乡境内的德冲温泉风景旅游区。

    2003-06-09 11:00
  • 奋斗者之歌——记西藏日报社高级记者汤己生

    一年前,十一世班禅寿典法事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举行时, 正好我们和汤己生同志一起采访,历时20多天的工作中,我从老汤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也加深了对他的了解。

    2003-10-01 13:37
  • 遥远的岩刻印证汉藏一家的历史

    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勒巴沟东口,一个山崖上有几个线刻人物造像。其中有唐朝宫廷装束的女子,也有身着古代吐蕃贵族服饰的男子,还有佛、菩萨和侍女的刻像。

    2003-06-01 13:17
  • 把学识献给生我养我的家乡

    除多,藏族,1969年11月出生,1985年7月在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系大气探测专业学习;1990年7月在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气象台工作;1995年8月在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科研所工作;1998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

    2003-06-28 10:53
  • 草原上的棒托寺

    棒托寺藏语意为“草坝上的寺庙”,顾名思义寺庙周围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古刹经幡猎猎,香客络绎不绝。寺庙背靠瞻巴拉山,面对象山和大渡河支流则曲河。

    2003-06-07 10:13
  • 藏文《大藏经》知识答读者问

    1986年,经中央同意拨巨款重新校勘出版藏文《大藏经》。1987年5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四川成都设立了藏文《大藏经》对勘局,聘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学者,开始对勘工作。

    2003-06-04 15:17
  • “因为它在那里”珠穆朗玛登顶五十周年祭

    人类首次登上地球的最高点、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1953年5月29日,到今年整整50年。在半个世纪的漫长过程中,各国高山探险家前赴后继,从未停止过对这座世界最高峰的征战,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2003-06-01 10:29
  • 西藏教育的新篇章

    《西藏教育五十年》是第一部系统地介绍和研究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教育发展的学术著作,是涉及西藏教育层面最广的专著。

    2003-06-29 16:31
  • 人大、政协两会西藏代表、委员访谈录西藏的奔小康之路

    3月3日到18日,十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先后召开,本刊记者对西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了采访,这里发表的一组访谈录展示了西藏人在奔小康道路上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2003-06-26 18:44
  • 桑木村的乡间歌舞

    随着西藏,尤其是拉萨中外游客的增多,他们创办了西藏第一个乡间歌舞旅游村,打旅游牌,以民族歌舞招徕游人。

    2003-06-26 16:57
  • 阿里婚俗拾零

    阿里位于祖国西南、西藏的西部,远古有过辉煌的文明,今天有灿烂的古迹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偏远,使这里的婚俗文化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之处的“奇”。

    2003-06-26 13:46
  • 评达赖喇嘛的 “中间道路”

    1987年9月21日,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在美国国会众议院人权小组委员会上发表了所谓解决“西藏问题”的“五点和平计划”,在认为西藏历史上即是一个独立国家的基础上,提出“使整个西藏成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一个‘和平区’和‘...

    2003-06-26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