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民俗

珞巴服饰灿烂绽放

发布时间:2022-05-25 11:14:00来源: 西藏日报

  上身穿着红黑色条纹坎肩,下身围着过膝筒裙,腰间、脖子上佩戴有绿色的珠串,初见珞巴织布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亚夏,她穿着珞巴族特有的民族服饰,笑容满面地在特色产品售卖店里招呼四方来客。

  珞巴族过去以刀耕火种、采集狩猎为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珞巴人学会了纺纱织布,用植物染料为毛线着色,织成坎肩、上衣、筒裙等衣物。

  “珞巴族的女装看上去显得非常隆重。服饰一般以红、黑、白、黄四色为主,配有腰饰、耳鼓、手镯等多种装饰物,有的服装饰物的重量高达一二十斤,走起路来叮当作响;相较而言,珞巴族的男装就简单多了,以黑色毛毡衣服为主,配饰有斗篷、腰带、帽子以及兽骨制成的珠状粗链子。”

  “以前生活条件不好,那时候做衣服主要是为了御寒和保护身体,能穿就行,不讲究是否美观、舒适。”亚夏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珞巴族的生产生活条件同其他民族一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条件好了,能吃饱穿暖了,人们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天然材料进行进一步加工。对男女服饰的色彩、质料、配饰都进行了改良。”

  改良后的珞巴服饰材质更为柔软,色彩更加靓丽,无论男女,大家都喜欢系一条配色考究、织有各种图案的腰带,用来悬挂小刀、火镰以及用铜、贝制作的饰物。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珞巴服饰的传承面临着巨大挑战。

  “我们离现代越近,就离传统越远。”珞巴服饰的非遗传承人达娃说道,“由于大家都走出了大山,接触到了款式新颖的现代服饰,珞巴服饰也慢慢不那么受百姓喜爱了。”

  为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2007年,珞巴服饰开始了“生产+传承”的改革模式。那一年,南伊乡才召村仅剩的几个会制作珞巴服饰的村民受米林县委托,开始招收学徒,并陆续招收了10多个女学徒;2008年,珞巴服饰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娃还带头组建了合作社,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南伊乡全面启动珞巴族文化保护工作;2012年,珞巴服饰传承迎来了春天,这一年,“西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在林芝市率先试点。这个项目为珞巴服饰传承带来了资金扶持、市场资源和生产技术;2015年,在县、乡妇联的支持帮助下,亚夏也带领全村22名妇女成立了米林县圣地南伊沟珞巴织布农民专业合作社,并聘请老一辈织布技艺传承人授课,如火如荼地把珞巴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了起来。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更喜欢穿舒适方便的流行服饰,但是我们珞巴的传统文化不能丢,一定会想尽办法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

  在一大批民族服饰保护者的坚守和努力下,如今的珞巴服饰,历经发展、沉寂、保护和传承,依然在雪域灿烂盛开,耀眼夺目。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靓丽藏装走俏拉萨市场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民对藏装的需求和要求都有所提升,店铺里的藏装款式种类繁多,穿藏装成为一种新“潮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