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何选择阅读?
王知远的部分藏书。
俗话说:开卷有益。书籍是生活的良药,足以慰藉我们的心灵。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选择阅读?我们选择何种方式阅读?“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与两位爱书人的对谈,聆听他们与阅读之间的故事。记者 赵越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王知远
读书是柔软且“无用”的
王知远拥有一面“书墙”,他说没有认真计算过,大概有一千多本书吧。在拉萨的十年时间里,他一点一点地添置了这些书籍。
“已经忘了是什么时候喜欢上读书这件事,可能是小学时期偶然在家翻看一本杂志,上面的话语让我有了触电般的感觉。”王知远说,那本杂志上有一句话这样写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王知远说,真正开始“读书”,应该是在上大学时。现在想来,最深刻的感受来自于读完《张爱玲全集》后。“她极其善于描写人性幽微,且文字世故而辛辣,营造出一种时代哀婉的氛围。”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他逐渐对读书有了初步印象:人们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读书,读书应该是柔软且“无用”的。
“许多年以来,我为一些连对我自己都解释不清的理想而活着,但我做了一件好事情:生活在树上。”这一段著名的文字来自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也是王知远在读书之路上深受影响的书籍。《树上的男爵》向他打开了通往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世界的大门。
关于购买实体书这件事,王知远也有自己的原则。“有时候,遇到喜欢的可能立马就会收入囊中。有时候,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买书的欲望。”对书籍的热爱,让他很重视译者和出版社的水准,如果不是最佳选择,他宁愿再等一等。王知远说,购买系列书籍就像“集邮”,只要出版一本,读者就会跟着买一本,不愿遗漏了其中任何一本。
人们常常追问:阅读有什么用?有的人说书籍是陪伴,有的人说书籍只是工具。王知远认为,阅读,首先是打开自己。眼里是否看得见他人,对陌生事物是否产生兴趣,对外面的世界是否充满好奇,其次才是知识、审美、理念等……
人们不应该纠结于阅读方式,重要的是阅读本身是否能培养深度阅读的耐力。“比如看一本大部头,我肯定首选看纸质书。”《读库》出版过两本布面精装书:《我的一生》和《巴黎烧了吗》,里面用的是轻型纸,这种纸时间长了边缘会发黄,有年代感。翻阅每一页轻型纸,再加上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这是一种享受,电子阅读器无法带来这种感觉。“折页、划线、摘抄、评论”这是纸质书带给我们的厚重感,每一本好书都是伟大的历程。可能只有用翻过的每页书,才能感受到每个字句间丰富的层次,这是纸质书无法被替代的。
时明月
电子阅读成为另一种读书方式
时明月是一位生活、工作在拉萨的文字工作者,由于工作关系,再加上兴趣使然,多年来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近两年,随着电子阅读器的普及,她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2018年,时明月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Kindle(电子阅读器),仿佛握住了打开另一扇门的钥匙。“以前,听说过电子阅读,也曾对这种阅读方式持保留意见。当真正拥有Kindle并开始阅读时,才感受到电子阅读的便捷性。”时明月说。
在熟悉Kindle的基本操作后,时明月开始了大量的电子阅读,她把这种阅读模式定义为“重读经典”。早在学生时代,她就曾阅读过《简·爱》《基督山恩仇记》《红与黑》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中外经典文学的纸质版书籍,这为她今后的持续阅读奠定了基础。现在,她又开始在Kindle上重读《红楼梦》《东周列国志》或是王尔德的系列作品。
文学名著总是常读常新。电子阅读经典名著带来的益处,就是可以选择不同译者或出版社的版本去阅读。同一文本被不同译者翻译,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行文风格。此时,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想象,就会对这部名著产生不一样的思考。此外,电子阅读还在读者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交流”,我们可以点击查阅不同读者的注解。时明月觉得,这就是一种乐趣。她常说,阅读是对当下快节奏工作生活的一种解放。
爱书之人对于书籍本身大多都有洁癖,对时明月来说亦是如此,她认为阅读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静谧的夜晚,拉上窗帘,打开阅读灯,把手洗干净。做好以上准备后,从书架上选一本喜爱的书来阅读,这是对书籍最起码的尊重。正是如此,阅读便产生了局限性。“但是,在选择电子阅读后,就不必担心书籍被不小心污损甚至是遗失。”这是时明月习惯于电子阅读的另一个原因,她经常在等车时、出差途中打开手中的电子书。
当然,电子阅读的最大益处仍然是“迅速、便捷”。最近,时明月刚看完一部好评如潮的外文电影,立意独特情节精彩,这让她在看完电影后仍然意犹未尽。“这部电影的剧本是由原著小说改编的,我现在很想去看看原著,虽然还没有出中文译本,但是我想找来啃一啃原文。”时明月说,此时,就可以打开搜索引擎去寻找这本小说的资源,然后在Kindle上阅读。
如今,时明月已经习惯了供应商在Kindle上提供的各项阅读服务,如每个月缴纳12元,就可以借10本书等活动,看着“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的书籍,她有一种虚拟的满足感。“无论用哪一种方式去阅读,重要的是阅读本身,阅读是让人终身受益的一件事。”时明月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