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高山雪莲般圣洁的品格——重温方志敏的《清贫》

发布时间:2022-06-08 09:47:00来源: 西藏日报

  近日在翻阅昔日收藏的读物时,看到方志敏烈士的短文《清贫》。从第一次通过小学课文学习这篇短文算起,已有近四十年,但是静下心来重温这篇短文,字里行间洋溢的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依然在心中久久回荡。逐字逐句品味文章,先辈的光辉形象以及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让心灵再次受到深深的洗礼和震撼。

  《清贫》是方志敏烈士于1935年6月26日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舍身为公的高尚情操。这篇不足千字的自叙式随笔,没有华丽的语言,却表达了极为深刻的内容,是烈士在狱中用生命谱写的不朽之作。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的事业。”透过字里行间,依旧能够清晰地看到方志敏烈士那颗洁白无瑕犹如高山顶上雪莲般圣洁的灵魂。抚摸着无声的文字,深感烈士的英灵穿越时空回荡在山谷间,先辈的话语如响彻天地的雷鼓,叩击着今天生活在祥和幸福中的幸运者的心灵——不忘清贫,珍重清贫,方能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清贫,与贫苦、贫困近义,也称“清苦”,但它指贫穷而不失节。方志敏的《清贫》,不单指物质生活贫穷,更是指淡泊名利。蕴含着只有保持“清贫”的生活态度,才能不为物质利益所诱惑,清正廉洁,坚守节操的思想境界。作者用“清贫”这一词作为文章标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更诠释了共产党人以恪守清贫为美德的政治品格。

  追昔扶今,伴随着新生的共和国的茁壮成长,经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辉映着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极大地振奋了中华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我们逐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今日之中国,方志敏烈士所处的那个积弱积贫、贫瘠落后的时代早已成为了历史的尘埃。然而找到一条路不容易,走好这条路更不容易,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廉贪一念间,荣辱两重天。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的腰包鼓了、衣食无忧了,物质生活富足了,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舍弃“清贫”,就可以放任奢侈。“清贫”在共产党人的词典里,不是贫穷,而是一种精神,是简单朴实的生活形态和清醒自觉的生活行为,是精神生活上清高淡泊的态度和追求,更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根本保证。君子忧道不忧贫。非淡泊无以明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想想近些年来查处的那些 “老虎”“苍蝇”,尽管他们改变的因素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性的根子,那就是因为没有经得起“清贫”关,私欲膨胀、利欲熏心;都是因为把不住矜持不苟的道德底线、守不住舍己为公的政治本色所致。这些活生生的反面案例,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把尺子,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强化自我约束力,坚决抵制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始终坚守远离贪腐、洁身自好,永葆共产党人甘守物质清贫、追求精神富有的特质。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而当官,不为发财而当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为官之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面向新时代,共产党人肩负的使命,时刻昭示着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努力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前所未有的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坚持自我革命,驰而不息深化纠正“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落实落地,其核心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深化“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最大靠山,是对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的认识,持续改进党群干群关系,始终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朴实无华的言语中,折射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同时也是方志敏烈士一生的写照,更是无数共产党人清贫、洁白朴素生活的彰显,这种品德和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新征程的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中,倍加用心珍崇、代代弘扬传承,永远保持一颗高山上雪莲般纯净圣洁的心灵,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