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看到总书记的回信,激动万分,仿佛再次见到总书记。”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勉励全体村民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整个嘎拉村沸腾了。村民们热泪盈眶,仿佛又回到了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村庄的幸福时刻。这份沉甸甸的牵挂,让每一位村民都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就在身边,党的温暖就在心间。
图为美丽的嘎拉村 驻村工作队供图
图为嘎拉村的村容村貌
7月的嘎拉村,绿意盎然,细雨绵绵。在村党支部书记边巴家的院子里,各种花卉竞相绽放。坐在两层藏式建筑前的休闲椅上,边巴一边分享着自家种植的水果,一边向记者讲述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喜悦。
谈起回信,边巴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在致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嘎拉村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汇报了四年来的发展变化: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旅游环境持续优化。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因为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边巴说,“村民们常说,如今的好日子全靠总书记和共产党的领导,大家心怀感恩、干劲更足了。”
图为边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倍感光荣。”边巴回忆道,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曾到嘎拉村入户走访,与村民促膝谈心;2024年边巴赴北京参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亲手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奖牌授予他。表彰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关切地询问了嘎拉村的发展变化,他一一作了详细汇报。这次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他激动万分,感觉习近平总书记就像在身边一样。
“总书记的回信字字千钧。”边巴激动地说,“总书记始终惦记着我们漂亮整洁的村庄和热情淳朴的村民,更为嘎拉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图为嘎拉村的村容村貌
边巴介绍,下一步,嘎拉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各项工作:依托特色资源打造村集体桃花主题民宿,选址于桃花源核心区域,通过差异化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多措并举延长桃花旅游经济效益。目前受天气影响,桃花最佳观赏期仅40至50天。嘎拉村将多措并举力争将花期延长,进一步提升旅游吸引力。
图为嘎拉村民居
图为村党支部宣传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尼玛多吉在打理自家院子
“给总书记写信,我深感责任重大。”村党支部宣传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尼玛多吉四代生活在嘎拉村,作为写信的发起人之一,他反复推敲每一处字句,生怕辜负了全村百姓的厚望。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这句话饱含着我们最真切的体会。”尼玛多吉动情地说,他亲眼见证了家乡的沧桑巨变:从泥泞的村道到整洁的石板路;从靠砍伐树木维生到吃上“生态饭”“旅游饭”的富足生活。
“跟着共产党走是永远幸福的,我们必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尼玛多吉说,他不仅认真学习党的惠民政策,积极宣讲嘎拉村的发展故事,还特别重视子女教育。“教育好下一代,嘎拉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这是他对未来的期许。
图为嘎拉村村民家的民族手工艺装饰
尼玛多吉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在家乡从事机械运输工作;二儿子今年大学毕业;小女儿正在上幼儿园。“西藏的‘三包’政策让孩子们的学费全免。”尼玛多吉经常以自己当年求学的艰辛经历教育子女,让他们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家里的事情永远做不完,但本事要一点一滴学。”这是尼玛多吉常对孩子们说的话。每逢寒暑假,他都会叮嘱子女,“学习是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往大了说,将来要报效祖国;往小了说,要建设好自己的家乡。”
记者漫步在嘎拉村,脚下是干净整洁的石板路,青山环抱间,道路两旁是绽放着娇艳花朵的庭院,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养着各种花,种着各种水果,鸟语花香间,正是一幅徐徐铺展的生态画卷。民居里笑语盈盈,村民腰包鼓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各族群众团结奋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往前奔,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每一眼望去都是蒸蒸日上的模样。(中国西藏网 记者/次旦拉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