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东哥说事】搬新家 住新房 西藏百姓走进温暖新生活

发布时间: 2025-09-24 10:55: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雪域高原发生了惊天巨变。今天的西藏,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各族群众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西藏不断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持续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2024年,西藏持续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投资29.13亿元,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93个3.95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04.18万元,惠及群众7277人;实施118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城镇居民4.8万户、19.2万人。西藏老百姓走进了温暖的新生活。 

  刚组今年62岁,他的家在山南市乃东区乃东街道郭沙社区。据刚组介绍,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那会儿全家挤在5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四个孩子和父母睡在一处。泥土混合茅草搭成的屋顶,逢雨天就成了‘漏斗’,雨水顺着缝隙往下淌,墙壁被泡得直掉土块,屋里地面泥泞不堪,家人时常打滑摔倒。”1983年,刚组结婚时用水泥、砖块盖了新房;2000年前后,刚组把小院修葺一新;2023年,刚组家的300平方米二层复式楼房拔地而起,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了独立的房间…… 

  在那曲市尼玛镇,紧邻317国道有一处小区——尼玛镇小康新居。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尼玛镇小康新居自2018年11月从12个乡(镇),51个村居搬迁至此,截至2025年,有居民396户、1839人。这次搬迁使他们告别了过去的土坯房、帐篷,搬进了统一规划的安置社区房。新居结构安全、功能齐全,供水稳定、水质也好,居民们彻底告别了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该小区居民罗杰2018年搬迁过来,目前住在70平方米的新居内。搬迁之前,罗杰家里离县城25公里,出一趟门很不方便。搬来之后,罗杰最开始在县城的一家药房工作,后来又在小康新居社区工作。现在结婚、有了小宝宝的罗杰,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参加成人高考,提升实力、开阔眼界,为自己的小家庭更加幸福的生活打下基础……在西藏,像刚组、罗杰这样的普通百姓,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前进,自身的生活更幸福更稳定更有保障。这是西藏60年发展建设的生动缩影,越来越多家庭“住有所居、安居宜居”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长期以来,西藏始终坚持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总体思路,坚持把“住有宜居”作为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重要渠道,坚持把“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作为工作基点,完善工作举措,落实调度机制,定期跟踪督导,有序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逐步构建起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 

  据《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介绍,自2006年至2024年,中央和西藏共下达补助资金372.63亿元,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在城镇,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16.19万套、周转房9.58万套、棚户区改造24.26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0.14万套;在乡村,开展生态保护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重点工程……西藏各族人民普遍实现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放眼雪域高原,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生态良好,老百姓安居乐业,新时代西藏正以昂扬姿态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中国西藏网 文/王东) 

(责编: 张艺彤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