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赋能蓄势 向“新”而行

—山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 2025-05-03 08:48:00 来源: 西藏日报

  编者按:

  桃花灼灼,春满雅砻。在这片高原沃土上,从履约保函助力文旅企业拓边,到“行长访厂长”破解融资瓶颈;从绿色工厂数亿元投资落地,到知识产权质押叩开金融大门——山南市以“拼”的姿态、“实”的作风、“新”的路径,让传统工业破茧成蝶,新型工业化积厚成势。

  夜色里,风声相伴中,李花落、桃花开、杨柳绿。斜风中,雪花变成细雨,春风再次吹绿雅江两岸。

  不久前,作为山南知名的蜂产品生产企业,西藏夜伴蜂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得到建行山南分行提供的68.05万元履约保函服务,支持该企业参与文旅项目,推动其业务拓展至边境旅游线路开发。

  春天的脚步不停歇。近年来,山南市通过专项行动、金融赋能、梯度培育等组合拳,精准破解工业企业发展瓶颈,精准助力工业企业扩量提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雅江中游清洁能源基地、中车装备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的推进,以及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赛道的布局,山南市工业经济将持续释放增长潜力,为西藏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政策给力:

  “精准滴灌”破解发展堵点

  作为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在西藏投资的两条生产线之一,位于山南市乃东区的西藏中材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泥进一步缓解了全区水泥市场产品短缺现状,为助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作用。

  2024年以来,针对企业产能升级需求,山南市协调解决土地指标120亩,并推动西藏中材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申报自治区级绿色工厂,企业获得了专项资金支持400万元。

  近年来,山南市以“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为核心,创新实施“工业企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聚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痛点,构建“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机制。

  通过建立“企业困难台账”,动态收集企业在用地、用工、融资等方面的诉求,累计协调解决问题127件,其中涉及产业链协同、政策兑现等重大问题23项。

  在常态化服务机制上,山南市推行“服务企业日”制度,由经信、财政、金融等部门组成联合服务组,每月深入企业调研,形成“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办结反馈”闭环管理服务。仅去年以来,累计开展实地走访80余次,为40余家企业提供政策宣讲、项目申报指导等服务。

  金融支持:

  亿元融资催生产业新动能

  从事规模化蛋鸡养殖的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山南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山南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点扶贫产业项目,也是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

  最近,该公司通过工行山南分行的“雪域兴农e贷·种植贷”获得首笔20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藏鸡养殖基地扩建,带动就业岗位30个。

  山南市通过多种融资渠道,不断激活企业动能。

  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山南市创新开展“行长访厂长”金融顾问活动,通过“一对一”结对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目前,该活动已推动6家企业获得融资1.3亿元。设立1000万元非公企业扶持专项资金,落实民营企业贷款贴息政策,推动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0.5个百分点。2024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诺迪康药业等3家企业获评自治区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6.2亿元。

  梯度培育:

  专精特新塑造竞争新优势

  今年以来,山南市进一步强化企业梯度培育,首次设立升级规模以上企业奖励资金100万元,对首次升规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西藏萨喜钦布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能提升30%,成为2025年首批获得奖励的企业之一。

  同时,山南市政府还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支持江南矿业4.5万吨扩产能项目等重点工程落地,推动清洁能源、高原装备制造等产业转型升级。西藏银行山南分行主动培育配对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理念,持续推动企业与银行共谋发展、共同进步。

  在梯度培育机制上,山南市建立“规下转规上—规上促专精—专精育龙头”的培育链条。2025年,计划培育企业15家,升级规上企业5家,通过分类施策、重点孵化,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差异化支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帮助某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专利质押获得720万元贷款,成为全区首笔此类业务。

  机制创新:

  数字赋能激发转型加速度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山南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企业开办、项目审批流程,将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同时,设立“企业服务之家”线上平台,整合政策咨询、融资对接、技术需求等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2024年以来,该平台累计解决企业诉求2097件,兑现惠企政策资金1.34亿元。

  在绿色转型方面,山南市出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激励政策,推动“雅江1号”智算中心、深圳雄韬新能源储能项目等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发展低空经济、氢氧产业等新业态,为工业企业注入新动能。2025年,山南市计划实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10个以上,推动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6亿元。

(责编: 王东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