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杭嘉新村一隅。 记者 汪纯 摄
今年8月7日,那曲市色尼区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公告,原那曲镇罗岗村更名为那曲镇杭嘉新村。
杭嘉新村位于色尼区那曲镇西南部,距那曲市区15公里,海拔4500米以上,与京藏高速、青藏公路毗邻,交通便利。“杭嘉新村”的新名称,铭记着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的深情厚谊与无私支援,也承载着高原牧人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憧憬向往和探索追求。
色尼区作为杭州市、嘉兴市的对口支援地,近年来,在浙江援藏的支持下,充分借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发挥杭嘉新村地域优势,扎实推进“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积极探索“三牧联动”改革,促进牧业、牧区、牧民三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牧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牧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牧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从罗岗村到杭嘉新村,短短2年时间,这个位于藏北高原的牧村发生了令人惊叹的蝶变:
——2023年5月,色尼区在那曲镇罗岗村举行“三牧联动”住房建设暨杭嘉新村生态智慧精品城市项目开工仪式;
——2024年6月,色尼区在杭嘉新村举行盛大的分房仪式;
——2025年6月,色尼区那曲镇杭嘉新村拓展基地正式开业,激活高原旅游新业态。
开车行进在京藏高速那曲段,草原上无穷的绿意让人心旷神怡。远远望去,位于高速公路西面的杭嘉新村,如同绿毯上的一颗明珠,散发魅力。
下高速后,沿着崭新的乡村铺装路面,几分钟便可到达杭嘉新村。85套装配式结构的民房映入眼帘,兼具藏式民居和江南水乡特色的建筑造型,是浙藏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的美丽结晶。
漫步杭嘉新村,水泥道路纵横交错,房屋布局合理有序,环境卫生整洁清爽,公共设施齐全完备。杭嘉新村正以其不断提升的人居环境品质,展现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
去年6月分房后,村民陆陆续续搬进新房。走进村民德吉央宗的新家,院落、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宽敞明亮,家具家电设施、供水供暖设备一应俱全。
“跟以前没得比,现在居住舒适,收入也提升了。”德吉央宗说。
杭嘉新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扎西群培介绍,新村的建设,彻底补齐了此前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的短板,形成一座拔地而起的“小城镇”,与此同时,一座“大牧场”整合而成、应运而生。
在杭嘉新村智慧牧业展厅,可以看到3000多头牦牛的实时动态。扎西群培介绍,通过智能耳标、电子围栏、生物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可实时监测牦牛活动轨迹、体温等指标,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放牧效率。同时,可以通过大数据将畜牧业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有效解决养殖业融资难问题。
依托牧业优质资源,杭嘉新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解决此前面临的草场载畜差异化、牧场资源碎片化、发展动能单一化问题,找到一条发展致富的“金路子”——通过整合草场资源,依托那曲镇智慧牧业、高寒牧区装配式牲畜棚圈、色尼区娘亚牦牛养殖基地、标准化奶站等项目,有效破解村域牧业经济散、乱、小困境,实现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杭嘉新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20元。”扎西群培说。
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杭嘉新村党支部结合实际,按照“整治顽疾、健全制度、党员带头、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通过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管理”文明品牌、“阿古白琼”调解品牌、“酥油茶会”议事品牌、“十大员”民生品牌、“农村幸福苑”服务品牌、网格化治理品牌等,切实将党组织的独角戏变成党群同向同心同行、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唱。
牧歌悠扬,牧民欢畅。如今,生态旅游业已然在这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悄然兴起,牧人以草原般的胸襟,迎接天南海北的游客,让游客观赏草原风光,感受牧家风情。
在杭嘉新村拓展基地,欢声笑语不断。“真人CS”对抗赛在开阔草原展开战术对决,参与者依托地形施展策略;“毛毛虫”竞速中,队员跨坐充气道具齐声奋进,以默契配合诠释团队精神;“水果连连看”则在轻松氛围中拉近游客彼此距离。
依托得天独厚的草原风光,杭嘉新村正构建“团建赋能+民俗体验+生态休闲”的旅游综合体,填补区域特色拓展市场空白。据了解,下一步,杭嘉新村拓展基地将深挖草原文化内涵,开发“牧文旅”融合项目,如马背文化体验、藏式民俗互动等,为高原旅游经济注入新动能。
从基础设施提升,逐步延伸至乡村产业、公共服务、文化旅游、综合治理等多层面综合发展,如今的杭嘉新村生态美、民风淳、思想齐、动力足,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画卷正在羌塘大地徐徐铺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