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前行

——纪实作家枣儿和她的《甲子一梦》

发布时间: 2025-10-23 09:45:00 来源: 西藏日报


枣儿在藏北草原上为书友签名留念 ,引来了一群草原上的孩子围观。


枣儿在西藏拉萨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50问 稻盛和夫》。


枣儿在拉萨和书友进行现场文学创作交流。


枣儿在中央团校的书店内与自己的作品合影。


枣儿在西藏各地采风。


《50问 稻盛和夫》在西藏举办读书分享会。(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从北京到高原——

  一次心灵的“归途”

  2024年秋,在布达拉宫脚下一间简陋的出租屋里,职业纪实作家枣儿刚刚完成了她的新书《甲子一梦》的最后修订。窗外是高原炽烈的阳光,屋内却是刺骨的寒冷。她敲击键盘的手指几乎失去知觉,但内心却因笔下人物的命运而火热燃烧。

  2020年,枣儿辞去北京的媒体工作,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几本书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外加一个小行李箱,踏上了开往西藏的列车。那时的枣儿并不知道,这趟旅程将彻底改变她的人生轨迹。

  枣儿,原名高荣娜,出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毕业于香港岭南大学,曾经在央视网、《亚洲周刊》、《杨澜访谈录》等国内一线媒体平台工作。在外人眼中,枣儿是典型的“都市精英”,但她自己却感觉在大都市里迷了路、蒙了眼,更空了心。

  前几年,枣儿失去了央视编导的工作,却意外获得了一份自由撰稿的合约——为北京一家出版社撰写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哲学著作的解读。也正是这份签约撰稿人的工作,成了她进藏的契机和勇气。

  “有人说30岁不顾一切去西藏是逃离,其实没有,我是被牵引到了西藏。”她说。诗和远方,对当时再有两个月就要过30岁生日的枣儿来说,其实并不遥远,有勇气,有路费便可启程。

  从采访到书写——

  一部“事上练”的纪实之作

  在西藏,为了降低创作和生活成本,独立撰稿的枣儿租住在一间破旧的出租屋里,冬天的室内寒冷如冰窖,但她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了书写商业哲学和人生哲学的著作《50问 稻盛和夫》。这本书出版后迅速热销。

  如果说《50问 稻盛和夫》是枣儿对人生哲学的初探,那么《甲子一梦》则是她对时代与个体的深度凝视。

  这部历时三年时间创作完成的长篇纪实文学,讲述了藏族女性次仁巴吉(汉名李芝玉)跨越川藏两地、历时六十年的生命历程。从藏北草原的牧羊女,到西藏公学的第一批学生,再到四川古蔺县的磺厂工人,主人公次仁巴吉的一生,是中国边疆变迁、民族融合与时代发展的缩影。

  “我的主人公不是一个被历史裹挟的被动者,而是一个在时代浪潮中不断选择、不断前行的主动者。”枣儿说。

  为了写这本书,枣儿往返川藏数十次,采访近百人。她不仅走进了次仁巴吉的生活,也走进了那个年代的历史。“纪实写作必须要去到故事现场,必须要实地采访,必须要有细节,这也是‘事上练’的过程。”

  从写作到修行——

  一种“正念正行”的生命实践

  在西藏的旅居生活中,枣儿逐渐意识到:“写作不只是职业,而是‘修行’。”

  她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期望:“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我期许自己不只是写出文字,而是写出有利于人民、有利于民族、有利于中国形象的文字。”枣儿说。

  在《甲子一梦》中,她不仅讲述了一个藏族女性的个人史,也呈现了川藏两地的民族情谊、国家民族政策的实践成果,以及普通人在大时代中的坚韧与善良。

  在中央团校的学习经历,让枣儿对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在《青年人的活法》一文中写道:“青年人的活法,要严于律己,知行合一,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

  媒体工作者出身的枣儿,在西藏旅居创作的日子里,依然有着关注社会议题的习惯。最近,她在关注网络环境中青年人的思维方式问题,认为“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真正的差距在于思维方式”。枣儿呼吁青年人在网络世界中保持正念,用积极、建设性的态度看待问题,而不是被负面情绪裹挟。

  “在网络里,我们每个人都是隐身的,但正是这种隐身,考验着我们内在的素养和对真、善、美的信仰。”

  枣儿已在拉萨旅居多年,独立创作的同时,也偶尔活跃在各大文化交流活动中,去年,她入选中央团校全国青马工程西藏优秀青年代表。她说:“高原缺氧,但不缺精神,同时也不缺故事,不缺包容,不缺广阔的天地,更不缺智慧。”

  如今,枣儿已将西藏视为第二故乡,也将这里视为她文学创作的源泉和精神高地。“感谢这片天地,让我用文字获得了新生。”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天宝》:从延安窑洞灯火到拉萨古城朝阳

    近日上映的电影《天宝》改编自藏族作家降边嘉措的传记文学作品《藏族老红军天宝传》。 [详细]
  • 作家、译者、出版人谈跨文化解码:深入体验与情感共通

    19日,宁肯作品版权输出主题对话活动在正在进行的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办,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宁肯与其作品《北京:城与年》《天·藏》《中关村笔记》的阿拉伯语、英语译者。 [详细]
  • 奔涌大河飞长歌

    阿来为黄河立传的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溯源,更是对生命存在方式的深刻叩问。《大河源》用散文的经纬,编织出一张立体的生命之网,在生态书写、文化寻根与叙事重构三重维度上,构建起独特的三重生命诗学。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