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藏医药 > 行业动态

第一批援藏医生徐乐天:与西藏的不解之缘(二)

孔夏 发布时间:2019-04-28 10:06: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1950-1953年期间,作为中央派遣的首批进藏医生,徐乐天在青藏高原有着传奇般的行医阅历。斗转星移,如今,距离徐老首次入藏已是近70年光阴。近日,徐乐天接受了中国西藏网的专访,回顾了那段峥嵘岁月。

  随行访问团 见识西北况

  1950年9-12月,徐乐天随民族访问团在西北陕、甘、宁、青等地访问调研。访问团是由中央各部委派人组成的,民族事务委员会主要负责,加上京剧队和电影放映队,浩浩荡荡足有百余人。卫生部派来陈仲武(医政科科长)、严仁英(北大医院妇产科)、郑芝田(北大医院胃肠内科),三个刚刚做完实习大夫的医学毕业生任华林、李春兰、徐乐天和两个助产士初穆娴、龚贻淑,共8个人组成卫生组,陈仲武、徐乐天担任正、副组长。民族访问团团长是德高望重、清朝最后一榜进士、爱国人士七君子之一的沈钧儒(汉族),副团长是萨空了(民主人士,云南蒙古族)和马玉槐(抗日时期河北省回民支队副队长,回族)。

  1950年9月,访问团出发前周总理给过指示,访问团的任务是了解西北解放地区各民族的政治社会经济情况,对各少数民族进行慰问和宣抚,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宣传党和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发放政策材料,毛主席像章、挂像。为百姓慰问演出京剧电影,免费为百姓看病、送药等等。卫生组的任务是为团员们做好保健工作,调查了解少数民族的卫生医药情况,为当地百姓免费看病、送药。

  

  图为1950年9月中央西北各民族访问团陕甘宁青分团的六位团员:自左起:任华林、李春兰、郑芝田、龚怡淑、初穆娴、徐乐天。图片由徐乐天提供

  在陕西省西安市,徐乐天等民族访问团成员了解了这里的卫生情况。“我们去过几个小学校,小孩们砂眼、倒睫、角膜溃疡、葡萄、头藓的很多。据了解成人中梅毒也属高发区,人群血清康氏反应阳性的多达40%。”

  1950年,从西安到兰州还没有铁路,只有砂石路面的公路。百余人的车队每天一站路,很是颠簸。经过彬县、平凉、固原,在会宁夜宿华家岭。翻过六盘山,最后经过定西到达兰州。

  徐乐天等百多名访问团成员分乘解放军俘获的美制军用敞篷十轮卡车,每人坐在自己的背包上,一路有说有笑并不寂寞。“多数是年轻人,且来自不同单位,自然就有不少互感兴趣的话题。”初次出差见到西北风光更是让徐乐天惊奇和感慨。

  民族访问团以兰州为据点,从兰州去到青海塔尔寺,甘肃南部的夏河、临夏和卓尼,还有宁夏的银川和巴音浩特。

  “1950年,兰州街道多是土路,晴天时一辆汽车开过去,尘土飞扬,看不见对面的人,要几分钟过后才能尘埃落定。骡马在街上拉出粪便,车过去后,立刻有小孩们急忙赶过去用手抓起冒着热气的骡马粪球,放在衣襟上兜起,跑回家放在屋檐下,晒干用作燃料。”北平来的人们见此情景,深感东西两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

  在兰州,民族访问团第一个访问的地方是夏河县的拉卜楞藏族聚居地。夏河是黄河上游的一个小支流,由于局部气候调和,牧草茂密,水源丰富,形成了良好的藏族草原牧区。

  开着卡车进入草原,正遇小雨蒙蒙,车轮在厚密的牧草上打滑,车队意外受阻,这也给徐乐天他们创造了机会——接触到牧区藏族群众的生活情况。

  “牛粪是燃料,土筑小屋四壁没有窗子,屋顶掏个窟窿放上一个无底的瓦罐,就是烟筒了。男女常年穿着毛向里皮向外的羊皮大袄。吃的是青稞炒面,酥油加盐的茶和牦牛肉。烧的是牛粪。藏族群众骑马打猎素来好武,他们在广阔的草原上为访问团表演了跑马射箭打枪,几百骑兵参加,吼叫声、枪击声惊心动魄,极似电影场面。”

  卓尼是另一个藏族群众聚居地,地处洮河流域。

  通过调研,徐乐天他们得知,几个藏族群众居住区(拉卜楞、卓尼和塔尔寺)的常见疾病都很相似:关节炎、慢性结膜炎、梅毒、淋病等,结核病则很少见。各种外伤也是常见疾病,如动物咬伤抓伤等。

  访问团回到北京后,徐乐天等六个人向卫生部贺诚等领导作了汇报。“有关西北的卫生情况他们是第一次听到。”

  由于徐乐天不愿留在医政处,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医院(如今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半年后,徐乐天调离中央人民医院,随张经武将军奔赴西藏,开启了他的拉萨之行。(中国西藏网 记者/孔夏)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