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生抽老抽中的抽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4-30 09:48: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老抽和生抽名字里都有个“抽”字,但“生”“老”二字的差别使它们的用途也有明显的区别。都知道生抽一般用作调味,而老抽则通常用来调色,那这个“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酱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就使用鲜肉或鱼类制作各种酱,称之为“醢”(hǎi),这就是酱油的雏形。至西周晚期,随着农耕发展,大豆(菽)逐渐成为主要作物,人们开始用大豆替代肉类制作“豆醢”。汉代发酵技术飞跃,催生出“清酱”(酱油前身)。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正月可作诸酱……至六七月之交,分以藏瓜”,说明豆酱制作已形成固定时令。魏晋时期,豆酱发酵过程中分离出的液体被称作“酱清”,成为独立调味品。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法》详细记载了“豆酱汁”提取方法:“接取清,别器贮”,并强调“夏月酱清可经岁不坏”,可见当时已掌握液态发酵技术。

  唐代“酱油”之名首现文献。陆羽《茶经》提到“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扬之清滑,贮之瓮中,谓之卤水”,虽非现代酱油,但展现了液态调味的工艺思路。唐代《四时纂要》记载“接取清汁”之法,即用竹编滤器(称“抽筒”)从酱缸中分离清液,此为“抽油法”雏形。至宋代,《吴氏中馈录》详述“造豆油法”:“待黄衣遍,晒干,入盐水浸出油”,明确“抽”的核心在于分阶段浸提。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载“三抽法”:首次提取称“头抽”,二次为“二抽”,三次为“三抽”。明代《天工开物》图解“抽油”工具——木制压榨箱配竹编滤层,通过杠杆重力挤压酱醅,与现代传统酱园使用的“木龙榨”原理一致。

  在饮食文化中,酱油成为“五味调和”的典范。袁枚《随园食单》强调:“素菜荤做,全在用油与酱油”,其“三层酱油论”(头抽鲜、二抽醇、三抽厚)至今影响中餐调味哲学。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从朋克养生到悦养身心Z世代健康观进阶

    从“朋克养生”到“精养健康”再到“悦养身心”,Z世代更加注重身心平衡,追求健康的生活状态。他们的身材管理不局限于体重秤上的数字,而是关注身体的轻盈感、舒适度和日常状态的自洽。 [详细]
  • 中疾控发布2025年“五一”假期健康防护提示

    经蜱传播的疾病早期常有类似症状,发热、发冷是最常见症状,其次是瘙痒、头痛、乏力和肌肉酸痛,有的会出现关节疼痛、皮疹等。 [详细]
  • 脂肪“小工匠”为啥爱挑中年人“造屋”

    曾经坚挺的六块腹肌,渐渐被柔软的“游泳圈”取代,这不仅仅是外观上的改变,更是健康隐患在悄然滋生。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