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立秋节气 一粥一菜加一茶

发布时间: 2025-08-12 16:55: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秋之交。立秋养生重在“承夏启秋”,既要清除暑湿余邪,又需预培肺阴以防燥。顺应节气转换,调和脾胃,润养肺金,方能平稳入秋,为冬藏蓄力。推荐一菜一粥一茶,助您开心入秋。

  茯苓山药粥

  茯苓、山药、大米等食材洗净炖粥。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

  秋季多燥,对于痰湿较重的人来说,是祛湿的好时候。脾虚湿盛者,可常饮此粥健脾和胃燥湿,为秋季健脾祛湿之佳品。立秋后,如雨水仍多,当注意健脾祛湿,可常饮此粥。

  四神排骨汤

  茯苓、山药、莲子、炒薏米等适量煮汤;猪排骨冷水下锅,放入葱、姜片、料酒,大火焯水后小火慢炖半小时。二者合炖熟烂为度,加入适量食盐、鸡精调味可成。

  此汤健脾和胃祛湿,为秋季调补脾胃,进补之佳品。立秋后“贴秋膘”需谨慎,需健脾和胃,可尝试此菜。

  百合茯苓陈皮茶

  百合5克、茯苓5克、陈皮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3至5杯。

  百合补肺阴清肺热,养心阴清心热,养胃阴清胃热。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脾肺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陈皮性温味辛苦,入脾肺经,可温胃散寒、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尤宜于初秋肺燥上火,脾胃虚弱者,兼有痰湿。

  此茶性味平和,脾肺同调,温化而不热,祛湿而不燥,立秋时节天气转燥,当注意滋阴润肺防秋燥,饮用此茶为佳。

  ·划重点·

  滋阴润肺防秋燥

  立秋时节暑热未退,“秋老虎”还在发威。燥气始生,气候特点为“湿热未消,燥气渐起”。人体阳气开始收敛,易出现津液不足、肺胃失和,表现为口干咽燥、皮肤干痒、干咳少痰等。同时,暑湿余邪易困脾胃,导致倦怠乏力、食欲不振。

  立秋养生应中注意早晚温差增大,注意增减衣物防外感。收敛心神,早睡早起,顺应“秋收”之气。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太极拳、散步等缓和运动,避免大汗伤津。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清余暑、健脾胃、润秋燥。忌贪凉饮冷,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清余暑可以继续用绿豆、荷叶、薏苡仁;健脾胃宜山药、莲子、白扁豆;润秋燥宜梨子、银耳、百合、蜂蜜。

  需要注意的是,若出现持续干咳、疲劳等症,请及时就医辨证调理。

  本组文/李金辉(北京老年医院)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读懂这抹绿,“抹茶控”快收藏!

    抹茶因香气独特、口感层次丰富、色泽翠绿悦目,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市面上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抹茶饮品等各种抹茶风味制品层出不穷。本期审核专家: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教授 屠幼英 [详细]
  • 特调小饮料 专治夏季痛风

    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攀升,烧烤、海鲜和冰镇啤酒成为许多人消暑聚会时最受欢迎的选择。坤元摄精饮桑葚15g、炒芡实15g、炒山药15g、金樱子肉15g,煮沸后代茶饮,可补肾固精,健脾化浊。 [详细]
  • 高血压患者夏日如何运动?专家支招科学运动助力全民健身

    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新华网健康频道《秒懂健康》栏目就此推出“高血压患者夏日运动指南”科普视频,特邀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康针对高血压患者夏季运动常见误区进行权威解读。他表示,科学运动需以血压控制为前提,无症状不等于血压正常,夏季血压波动更需警惕“自愈”假象。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