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卫健委答人民网记者提问 关于血糖的三个误区你要知道

发布时间: 2025-08-28 16:06:00 来源: 人民网

  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毕宇芳回答了人民网记者的提问,解释了关于糖尿病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没问题”

  空腹血糖代表的是空腹至少8小时以上的血糖水平。毕宇芳表示,人体的血糖是处于变化状态的,所以空腹血糖并不能够完全代表个体所有时间的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稳定性。除了空腹血糖以外,我们比较关注的还有一系列的指标如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是指进食以后的血糖变化情况,代表的是机体饮食后对葡萄糖的处理能力。糖化血红蛋白,代表的是过去两到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误区二:“只要把血糖降下来就行了”

  “对于糖尿病患者,我们把血糖的管理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是对的,因为血糖是非常核心的控制指标。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指标。”毕宇芳说,无论是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还是糖尿病控制不好之后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的风险因素不仅仅只有血糖,还有体重、血压、血脂、肾功能等一系列可能跟未来糖尿病并发症或是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指标。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除了血糖管理之外,需要的是多因素、全方位的共同管理。

  误区三:“一打胰岛素就会上瘾”

  胰岛素是能够管理和降低血糖的激素,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让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在糖尿病的情况下,机体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导致人体分泌或者利用胰岛素出现异常,如果分泌胰岛素不足,就需要外源性的胰岛素进行补充。“胰岛素‘上瘾’的说法实际上是对于胰岛素作用机制的误解,胰岛素的注射是不会上瘾的。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能够在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时候及时使用,会让胰岛细胞功能得到尽快恢复,一部分患者在胰岛素注射以后,往往胰岛细胞功能得到恢复,可能会减少使用剂量,甚至停用,调整回口服药物的治疗。”毕宇芳呼吁,希望大家科学地认识和理解胰岛素,并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及时地使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新学期临近,专家支招如何缓解“开学焦虑”

    随着开学时间越来越近,有家长发现,孩子总是高兴不起来,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易发脾气、食欲下降甚至失眠,还有一些孩子假期里生活习惯被打乱,导致体重增加、近视加重。厉彦虎强调,在引导孩子进行体育运动时要注重“光、视、形”3个要素,即运动要见阳光,缓解学习用眼的视力压力,带来健美健康的体型。 [详细]
  • 吃了“发物”会旧病复发吗

    27日,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三科简小兰副主任医师为大家科学解读。 [详细]
  • 高校开学在即,别让心血管健康“掉队”

    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18至25岁的大学生群体中,高血压患者占比逐年上升,甚至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突发心梗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