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图片看见西藏和平解放70年伟大成就

发布时间:2021-05-21 18:04: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以和平解放为起点,西藏各族人民栉风沐雨、团结奋进。如今的西藏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媛媛)


图为2020年5月拍摄的贡嘎至泽当高等级公路 摄影:王媛媛 

  和平解放以来,西藏逐步建立起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图为2020年11月拍摄的一架飞机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机场起飞 摄影:王媛媛 

  如今,西藏自治区建制村村村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88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94%、76%。高速及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约700公里。青藏铁路和拉日铁路建成通车,川藏铁路开工建设。昌都邦达、林芝米林、日喀则和平、阿里昆莎等支线机场建成,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40条,通航城市66个。


图为2021年4月拍摄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夜景 摄影:王媛媛  

  和平解放前西藏仅有一座只供少数上层贵族享受的小电站,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形成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2020年,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投运,西藏实现主电网全区覆盖。

  图为2021年4月,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西德村村民正在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工厂里淘洗青稞 摄影:王媛媛 

  西藏自治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绿色工业和第三产业。2015年,粮食产量突破100万吨,青稞产量保持在79.5万吨以上。  


图为2020年9月拍摄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一角 摄影:王媛媛

  和平解放前,西藏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通过实施农牧民安居、城乡保障房建设等系列工程项目,2020年西藏农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41.4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33.4平方米,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图为2020年拉萨雪顿节期间达孜德庆雪藏戏队在拉萨市城关区曲米路湿地公园里表演藏戏《卓娃桑姆》 摄影:王媛媛 

  西藏自治区现有10个专业文艺院团、76个县区艺术团、153个民间藏戏队、395个乡镇文艺演出队和5492个行政村文艺演出队,专兼职文艺演出队伍超过10万人。


图为西藏2020年度高考第一场考试结束后,考生们陆续走出拉萨中学考点 摄影:王媛媛

  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目前,西藏有各级各类学校3195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7%,小学净入学率达99.93%,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106.99%、90.2%、56.14%。

  图为2020年4月9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援藏专家(右一、右二)和八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左一)上门为家庭医生签约老人服务 摄影:王媛媛 

  和平解放前,西藏只有3所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的官办藏医机构和少量私人诊所。目前已建立起健全的医疗服务、妇幼保健、疾病防控、藏医藏药等服务体系。医疗卫生网遍布城乡,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人均寿命由1951年的35.5岁增加到2019年的71.1岁。


图为2020年9月拍摄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卡地村一角 摄影:王媛媛 

  西藏自治区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各族人民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图为2021年4月,阿里地区改则县麻米乡茶措村村民扎布站在新购买的货车前 摄影:王媛媛 

  截至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目前已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

  图为2020年8月拍摄的日喀则市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出菇棚里工人正在采摘金耳 摄影:王媛媛 

  2016年以来,西藏累计整合涉农资金753.8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037个,直接带动23.8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

  图为2021年5月,“同心共筑中国梦”——西藏僧尼群众书法精品展现场,僧尼正在观看展现了乌金体、朱匝体等20余种风格迥异的藏文书法体系的书法作品《藏文字体大全》 摄影:王媛媛 

  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受到法律保护。目前,西藏自治区公开发行藏文期刊16种、藏文报纸12种,累计出版藏文图书7185种、4009万册。此外,藏语言文字在卫生、邮政、通讯、交通、金融、科技等领域都得到广泛使用。


图为2020年11月,工布新年“古突”夜,一位藏族妇女在制作“结达” 摄影:王媛媛 

  国家尊重和保障西藏各民族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各族群众在保持服饰、饮食、住房的传统方式和风格的同时,也吸收了不少新的现代文化习俗。藏历新年、拉萨雪顿节、那曲赛马节等一大批群众性文化传统节庆得到继承和创新。


图为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村,一名妇女穿戴“孔雀服饰” 摄影:王媛媛

  图为2021年4月拍摄的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拉萨堆绣唐卡代表性传承人罗布正在制作堆绣唐卡 摄影:王媛媛 

  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09亿元,用于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以及扶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基地建设等。目前,西藏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项(格萨〈斯〉尔、藏戏、藏医药浴法);国家级代表性项目8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6名,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460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522名。

  图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达木珞巴民族乡达木村村民罗布身着珞巴族传统服饰 图片由罗布提供   

  西藏人民依法享有当家作主权利。坚持各民族平等参与、共同管理原则,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设立民族乡保障人口较少民族的权益。目前在山南、林芝、昌都三市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共设立9个民族乡,其中门巴民族乡5个、珞巴民族乡3个、纳西民族乡1个。


图为2021年5月拍摄的信教群众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夏寺转经 摄影:王媛媛 

  在西藏,各宗教、各教派一律平等,信教和不信教群众一视同仁。现有藏传佛教宗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僧尼约4.6万人,清真寺4座,世居穆斯林群众12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


图为2021年4月拍摄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班公湖畔的水鸟 摄影:王媛媛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西藏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目前,西藏自治区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态环境权益不断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这里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图为2021年4月拍摄的阿里地区改则县境内的黑颈鹤 摄影:王媛媛 


图为2021年4月拍摄的藏原羚 摄影:王媛媛 

(责编: 吕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