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心手相牵】在“高原之舟”身上践行理想

发布时间:2022-09-24 16:1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2019年7月,当年轻的“90后”陈立文作为北京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队伍中的一份子,从首都北京来到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他就决定将自己人生的黄金年华用于为受援地区牧民诚心诚意办实事,将自己的理想践行在“高原之舟(牦牛)”身上。


图为陈立文(中)下乡时与牧民合影留念

  在当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的岗位上,陈立文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生涯。

  在踏上当雄土地的时刻,“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几个问题无时无刻不环绕在陈立文心中。而在受援地,当雄牦牛不仅是西藏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随着牦牛产业的日益发展,当雄牦牛这张名片也被越来越多人熟悉认可。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开发利用好珍贵的牦牛资源,让牦牛产业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来自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奶牛中心的陈立文认为自己有可以发挥的优势。有了目标和方向,对援藏工作也增强了信心。


图为陈立文为牧民讲解黄改人工授精技术

  通过下乡走访,陈立文发现,当雄县的牧场在饲养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散养牦牛一年四季呈现出夏肥、秋壮、冬瘦、春乏的特点。结合发现的问题,陈立文提出了改进饲养管理的意见建议,制定了牧场岗位职责及考核制度,撰写了《牦牛短期育肥专业合作社技术手册》等,着力提高当雄县牦牛饲养管理技术,让当地牦牛养殖提质增效。

  为了更快捷地解决牦牛育肥称重、育种体尺测量等问题,陈立文研究发明了一种“动物多功能通道式育种秤”。这种称解决了当地之前在防疫、检疫、免疫、诊疗时无法实现科学保定,以及在监测育种生产指标时无法准确科学地收集数据等问题,同时降低了工作中对动物产生不必要的应激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当地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尤其令他自豪的是,该项专利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那个时候,他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希望每年给当雄县留下一项专利。

  奔着这个目标,陈立文工作热情更高了。他又开始研发第二项发明——牦牛多功能便携式挤奶机。“我发现牧区居住比较分散,而且自家放牧散养为主,很难实现集中科学现代化挤奶。这一项发明,可以科学有效地改变牧民群众传统的挤奶方式、方法。”他说,为了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式援藏,自己把知识产权留给受援地,希望通过这些工作使当雄在动物疫病防控诊疗以及牦牛品种改良育种、科学挤奶等方面得到帮助。


图为陈立文为牧民讲解科学养殖技术

  陈立文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仅需要改变饲养方式,更要从思想观念的转变、知识技能的提高上多帮助牧民。他认为,利用科学技术改变目前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牧民“不等不靠”,通过科学养殖敢于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实现改变自身相对落后面貌的目的。从提出《改进饲养管理的意见建议》,到实行“一个合作社两种管理制度运行模式”试点;从积极申请“当雄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室建设项目”“当雄县良种牦牛改良推广项目”,到监督指导建设“当雄牦牛科学养殖示范项目”……一路走来,他谨记初心和使命,深入牧区,紧抓科技创新,带动牧区牦牛产业发展,受到当地一致好评。

  俗话说:“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陈立文早已把雪域高原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将深深故乡情与浓浓援藏情融合在一起。虽然因援藏工作不能在父亲身边尽孝,不能让女儿感受深沉父爱,但他将这种对家人的愧疚情感转化为力量,去帮助这片雪域高原上的淳朴人民,踏实做好援藏工作,砥砺前行。(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