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资讯

西藏昌都种上了天津菜

蒲永河 发布时间:2018-06-27 08:53:00来源: 北方网

清晨的昌都邦达机场微风习习,气温只有12摄氏度,但站在阳光下,呼吸着青藏高原纯净的空气,让人觉得十分惬意。 

从这座海拔4300多米,被称为“世界上里市区最远的”民用机场出发,还要驱车近两个半小时,才能到达昌都市区。沿途风光虽美,但轻微的高原反应,让人难以尽兴欣赏澜沧江两岸壮美的山水。见状,热情的康巴姑娘格桑停下车,请我们吃路边买来的西瓜。一打听,这一颗西瓜近七十元,实在让人咂舌。询问格桑,原来昌都绝大部分水果蔬菜都由外地运输进藏,所以比较贵。

格桑姑娘说了:昌都越来越好了,西藏越来越好了。

57岁的多嘎,近一个多月可忙坏了,他是昌都卡若区卡若镇左巴村的村长,这一个月,他又是帮忙搭建节能温室,又是跟着天津来的技术指导学习蔬菜水果种植。多嘎手里捧着的种苗,那可金贵着呢,是由支农专家千里迢迢从天津带来的。

多嘎村长带着村民除了学种植,还得学着改良土壤。翻土、捡石块、改良土壤酸性。别看忙,可是多嘎村长心里高兴啊。不仅学了技术,每天还有170元的工资呢。粗略算下来,这一个多月,多嘎村长夫妻两个人的收入,就有一万多元。


多嘎大叔


援建的现代农业生态园一期工程12座大棚完工,后续工程紧张进行


现代化的农业器具 


由于青藏高原土地薄砂石多,翻修后还得用手把土地里的石块筛检出来

 


支农专家指导种植技术


多嘎老汉手里的育苗就是从天津运来的


两个人一个多月的收入也有了一万多元 多嘎心里可高兴了

精准扶贫之前可不这样,村民们既不知道种植附加值高的水果蔬菜,也不懂技术。基本上以种植青稞为主。一亩地平均出产四五百斤,产值也就一千多元。就这样,也还得看天气吃饭,赶上雨水不足的年份,这样的收入还要打个折扣。

后来,天津市静海区聚集社会资本援建了现代农业生态园,卡若的村民们,不仅不用看天吃饭,学到了技术,提高了收入,还实现了当地人吃当地菜的梦想。


澜沧江两岸 还有很多这样的富民扶贫点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阿里普兰县丰富“菜篮子” 充实“钱袋子”

    2013年,普兰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整合援藏资金1500万元及招商引资950万元,合计2450万元,在普兰镇吉让居委会加兴组启动了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项目。项目占地面积3000亩,总计建设温室大棚140座,种植各类苗木超过5万株,在转...[详细]